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四川邛崃天台山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1-14页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1-13页
     ·研究区域的选取第13-14页
     ·论文的资料来源第14页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6-18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国内外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综述第18-28页
   ·国内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研究综述第18-23页
     ·政府主导治理模式研究第18-20页
     ·市场主导治理模式研究第20-23页
     ·国内景区治理模式研究述评第23页
   ·国外国家公园治理模式研究综述第23-28页
     ·垂直治理模式第24-25页
     ·地方自治模式第25-26页
     ·综合治理模式第26-27页
     ·国外国家公园治理模式研究述评第27-28页
第三章 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8-35页
   ·公共产品理论第28-31页
     ·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第28-29页
     ·公共产品的判定第29-30页
     ·风景名胜区产品性质的判定第30-31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31-33页
     ·制度的涵义第31-32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32-33页
   ·产权理论第33-35页
     ·产权的涵义第33页
     ·产权的基本特征第33-35页
第四章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实证分析第35-59页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概况第35-37页
     ·地理区位第35页
     ·资源概况第35-36页
     ·社区概况第36-37页
   ·天台山治理模式的变革分析第37-48页
     ·治理模式的变革历程第37-39页
     ·治理模式变革的动力机制分析第39-42页
     ·治理模式变革的产权关系分析第42-48页
   ·天台山治理模式变革前后的效益分析第48-52页
     ·经济效益第48-49页
     ·环境效益第49-50页
     ·社会效益第50-52页
   ·天台山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第52-59页
     ·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易引发政策风险第52-53页
     ·行政权与经营权粘连易降低监督效率第53页
     ·资源价值评估不当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53-54页
     ·行政权与市场交易粘连易影响经营权的配置效率第54-56页
     ·产权主体单一易抑制产权激励功能的发挥第56-59页
第五章 优化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第59-67页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治理模式的优化结构第59-61页
     ·天台山现行的治理模式结构第59-60页
     ·天台山治理模式的优化结构第60-61页
   ·宏观层面优化措施第61-63页
     ·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产权的法律保障体系第61-62页
     ·建立风景名胜资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结构第62-63页
   ·微观层面优化措施第63-67页
     ·建立经营者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第63-64页
     ·建立管理者协调机制和激励机制第64页
     ·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补偿、分配、协调机制第64-67页
第六章 本文结论与后续研究第67-69页
   ·本文结论第67页
   ·后续研究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四大行"省分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唐代私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