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风力发电机论文

双馈型风力发电机励磁控制与优化运行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课题的背景第12-15页
     ·国外风电发展背景第12-13页
     ·我国风电发展背景第13-15页
   ·风力发电技术概述第15-26页
     ·风力机功率调节技术第15-16页
       ·定桨距调节第15页
       ·变桨距调节第15-16页
     ·变速恒频发电技术第16-21页
       ·交直交型风力发电系统第17-18页
       ·交流励磁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第18-19页
       ·无刷双馈型风力发电系统第19-20页
       ·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第20-21页
     ·风力发电机励磁与运行控制技术第21-26页
       ·风电用变频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1-23页
       ·风电机组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3-25页
       ·风电机组并网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5页
       ·小结第25-26页
   ·选题意义与论文安排第26-29页
第二章 风力发电用交直交变频器控制第29-42页
   ·引言第29页
   ·交直交变频器的结构与数学模型第29-32页
     ·交直交变频器系统结构第29-30页
     ·交直交变频器数学模型第30-32页
       ·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第30-31页
       ·转子侧变换器数学模型第31-32页
   ·网侧变换器的控制第32-41页
     ·直接电流控制第33-34页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变换器模型第33页
       ·直接电流控制方案第33-34页
     ·负载电流前馈第34-36页
       ·基本原理第34-35页
       ·负载电流检测第35-36页
       ·负载电流前馈方案第36页
     ·基于综合无功目标的直接电流控制第36-41页
       ·有功电流动态特性分析第36-38页
       ·无功目标模糊综合第38-39页
       ·基于综合无功目标的直接电流控制方案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双馈发电机数学模型及特性分析第42-58页
   ·引言第42页
   ·双馈发电机的原理与特点第42-46页
     ·双馈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第42-43页
     ·双馈发电机的稳态等效电路第43-44页
     ·双馈发电机的能量流动关系第44-46页
   ·双馈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第46-52页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模型第46-49页
       ·电压方程第47页
       ·磁链方程第47-49页
       ·转矩方程第49页
       ·运动方程第49页
     ·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模型第49-51页
       ·电压方程第49-50页
       ·磁链方程第50页
       ·转矩方程第50页
       ·功率方程第50-51页
     ·定子磁链定向后模型第51-52页
       ·定子磁链定向第51页
       ·定子磁链定向后模型第51-52页
   ·双馈发电机的稳定性分析第52-57页
     ·双馈发电机的线性化模型第53-55页
       ·模型的线性化第53-54页
       ·小扰动信号模型第54-55页
     ·线性模型稳定性分析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双馈风力发电机运行控制第58-83页
   ·引言第58页
   ·风电机组运行特性第58-62页
     ·风力机功率特性第58-60页
     ·风电机组运行区域第60-62页
   ·双馈发电机控制策略第62-67页
     ·双馈发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第62-63页
     ·双馈发电机控制模式研究第63-67页
       ·功率控制模式第63-64页
       ·转速控制模式第64-65页
       ·控制模式分析第65-67页
   ·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第67-77页
     ·无风速测量下最大风能追踪第67-73页
       ·功率控制模式下最大风能追踪第67-69页
       ·转速控制模式下最大风能追踪第69-73页
     ·新型模糊最大风能追踪策略第73-77页
       ·普通模糊最优转速控制器动态性能分析第73-74页
       ·新型模糊最大风能追踪系统第74-77页
   ·无功优化控制第77-81页
     ·双馈发电机损耗特性第77-78页
     ·模糊最优无功参考策略第78-81页
       ·模糊最优无功参考系统第78-80页
       ·无功优化策略的执行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与解列控制第83-93页
   ·引言第83页
   ·双馈发电机准同期空载并网第83-88页
     ·准同期并网原理第83-84页
     ·双馈发电机空载模型第84-85页
     ·准同期空载并网控制策略第85-88页
       ·空载并网控制系统第85-86页
       ·并网后控制系统切换第86页
       ·并网过程仿真第86-88页
   ·双馈发电机自同期并网第88-90页
     ·自同期并网原理第88-89页
     ·自同期并网控制策略第89-90页
   ·其它并网控制策略第90-91页
     ·孤岛并网第90页
     ·负载并网第90-91页
     ·并网方式的比较第91页
   ·双馈发电机解列控制第91-92页
   ·本章小节第92-93页
第六章 双馈型风电机组建模仿真关键技术第93-105页
   ·引言第93-94页
   ·交直交变频器系统简化建模仿真第94-102页
     ·交直交变频器系统简化仿真模型第95-99页
       ·网侧变换器仿真模型第95-96页
       ·转子侧变换器仿真模型第96-97页
       ·脉宽调制环节等效简化模型第97-98页
       ·交直交型变频器系统简化模型及分析第98-99页
     ·仿真验证第99-102页
       ·仿真方案设计第99页
       ·网侧变换器系统仿真第99页
       ·转子侧变换器系统仿真第99-100页
       ·变频器系统仿真第100-101页
       ·仿真耗时比较第101-102页
   ·双馈发电机空载并网全过程建模仿真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5-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附录A 坐标系矢量变换第117-119页
附录B 风电系统仿真模型参数第119-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0-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空区架空输电线路安全性评估及预防技术研究
下一篇:丹参注射液治疗子痫前期(血瘀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