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绪论 | 第8-9页 |
一、电子监控(Electronic Surveillance)简述 | 第9-18页 |
(一) 美国刑事侦查中的电子监控 | 第9-12页 |
1、电子监控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 第9-10页 |
2、监控主体及对象 | 第10页 |
3、电子监控的应用领域 | 第10-11页 |
4、主要手段及用途 | 第11-12页 |
(二) 电子监控制度下的隐私权保护 | 第12-16页 |
1、电子监控制度所涉及的核心问题:隐私权 | 第12-13页 |
2、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电子监控法律制度 | 第13-16页 |
(三) 电子监控实践的发展及其问题 | 第16-18页 |
二、电子邮件(E-mail)简介 | 第18-21页 |
(一) 电子邮件原理与特性简述 | 第18-19页 |
1、电子邮件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电子邮件的特性 | 第19页 |
(二) 电子邮件监控及其对象 | 第19-21页 |
1、电子邮件监控 | 第19页 |
2、电子邮件监控的对象——本文探讨的"电子邮件" | 第19-21页 |
三、宪法视野下的电子邮件监控 | 第21-30页 |
(一) 宪法:"搜查"范围的扩大与保留 | 第21-23页 |
1、"搜查"范围的扩大与"合理隐私期待"原则的确立 | 第21-22页 |
2、令状搜查之例外 | 第22-23页 |
3、第四修正案适用范围之保留 | 第23页 |
(二) 电子邮件与宪法第四修正案 | 第23-30页 |
1、电子邮件的"合理隐私期待"分析 | 第23-25页 |
2、与"搜查"无缘的电子邮件监控——第四修正案适用的排除 | 第25-29页 |
3、国会立法——宪法保护空白的填补 | 第29-30页 |
四、调整电子邮件监控的重要国会立法 | 第30-39页 |
(一) 《电子通信隐私法案》(ECPA) | 第30-34页 |
1、ECPA的结构 | 第30-33页 |
2、ECPA的特点 | 第33-34页 |
(二) 《外国情报监控法案》(FISA) | 第34页 |
(三) 9-11后的趋势 | 第34-39页 |
1、9-11后NSA的秘密监控 | 第35页 |
2、《爱国者法案》下的电子邮件监控 | 第35-37页 |
3、《爱国者法案》与公民隐私权的博弈 | 第37-39页 |
五、司法权视野下的电子邮件监控制度 | 第39-46页 |
(一) 司法权对电子邮件监控制度之态度——制定法之解释与适用 | 第39-44页 |
1、压缩动态内容保护的范围 | 第39-41页 |
2、缩小对存储通信内容的保护 | 第41-43页 |
3、扩大"笔式记录器"的理解 | 第43页 |
4、小结 | 第43-44页 |
(二) 最高法院面临的抉择——鼓励新型侦查手段抑或加强隐私权保护 | 第44-46页 |
六、电子邮件监控法律体系解析 | 第46-49页 |
(一) 电子邮件监控制度梳理 | 第46-47页 |
1、电子邮件整体——不受第四修正案保护 | 第46页 |
2、电子邮件的内容 | 第46-47页 |
3、电子邮件的信头 | 第47页 |
(二) 从电子邮件监控制度看隐私权保护策略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