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措施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2 奉节县区域环境现状 | 第17-25页 |
| ·自然环境 | 第17-22页 |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 ·地层岩性 | 第17-19页 |
| ·地貌 | 第19-20页 |
| ·气候 | 第20页 |
| ·水文 | 第20-21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页 |
|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社会经济环境 | 第22-25页 |
| ·综合经济 | 第22页 |
| ·农村和农业经济 | 第22页 |
| ·工业经济 | 第22-23页 |
| ·固定资产投资 | 第23页 |
|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 第23页 |
| ·消费市场和利用内资 | 第23-24页 |
| ·环境保护和旅游 | 第24页 |
| ·财政和金融 | 第24-25页 |
| 3 奉节县地质灾害 | 第25-28页 |
| ·地质灾害概况 | 第25-26页 |
| ·主要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 第26-28页 |
| ·滑坡 | 第26页 |
| ·危岩崩塌 | 第26页 |
| ·泥石流 | 第26-27页 |
| ·地面塌陷 | 第27-28页 |
| 4 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 第28-48页 |
| ·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原则 | 第28-29页 |
| ·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与方法 | 第29-32页 |
| ·常用模型介绍 | 第29-30页 |
| ·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 第30-31页 |
| ·风险评价的GIS实现方法 | 第31-32页 |
| ·奉节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第32-42页 |
| ·参评因子的选取与量化 | 第32-35页 |
| ·评价基本单元的确定 | 第35页 |
| ·参评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35-41页 |
| ·危险性评价结果 | 第41-42页 |
| ·奉节县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 第42-45页 |
| ·评价因子的选取和量化 | 第42-44页 |
| ·易损性评价基本单元的确定 | 第44页 |
| ·易损性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第44-45页 |
| ·易损性评价结果 | 第45页 |
| ·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 第45-48页 |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 第45-46页 |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检验 | 第46-48页 |
| 5 奉节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 第48-54页 |
| ·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 ·指导方针 | 第48页 |
| ·基本原则 | 第48-49页 |
| ·建立两大防灾减灾系统 | 第49-50页 |
|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 第49页 |
| ·建立完善的灾害应急反应系统 | 第49-50页 |
| ·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 第50-54页 |
| ·非工程措施 | 第50-51页 |
| ·搬迁避让措施 | 第51-52页 |
| ·群测群防防治措施 | 第52页 |
| ·工程措施 | 第52-53页 |
| ·生物措施 | 第53-54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4页 |
| ·问题讨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