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电子证据的认定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的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广义说 | 第12-13页 |
二、狭义说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刑事电子证据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一、高科技性 | 第15页 |
二、易被破坏性 | 第15-16页 |
三、多样性和复杂性 | 第16页 |
四、复合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刑事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 | 第18-25页 |
第一节 证据法对电子证据的不同规定 | 第18-22页 |
一、英美法系的可采性规则 | 第18-20页 |
二、大陆法系的自由采用和衡量规则 | 第20页 |
三、国际组织关于电子证据的规定 | 第20-21页 |
四、我国法律关于电子证据能力规定的分析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刑事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 | 第22-25页 |
一、客观性 | 第22-23页 |
二、关联性 | 第23-24页 |
三、合法性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刑事电子证据的证据归属 | 第25-32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归属的几种学说 | 第25-29页 |
一、视听资料听说 | 第25-26页 |
二、书证说 | 第26-28页 |
三、其他看法 | 第28页 |
四、独立证据说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地位 | 第29-32页 |
一、电子证据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 | 第29页 |
二、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 | 第29-30页 |
三、符合司法实践的要求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确立刑事电子证据证明力的标准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因素 | 第32-36页 |
一、可靠性是影响电子证据证明力的主要因素 | 第32-33页 |
二、真实性是决定电子证据证明力有无的核心要件 | 第33-34页 |
三、合法性是判断电子证据证明力有无的先决条件 | 第34-35页 |
四、关联性是考察电子证据证明力大小的关键环节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电子证据证明力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 第36-37页 |
一、对电子证据来源的类别之争 | 第36-37页 |
二、自由心证与法官缺乏相应电子知识的难题 | 第37页 |
第三节 刑事电子证据应遵循的规则 | 第37-42页 |
一、相关性规则 | 第38页 |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例外 | 第38-40页 |
三、可靠性规则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