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9页 |
·生物纳米技术 | 第14页 |
·纳米生物材料 | 第14-15页 |
·二氧化硅作为纳米生物材料 | 第15-18页 |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特点 | 第15页 |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5-16页 |
·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6-18页 |
·磁性纳米颗粒 | 第18-28页 |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18-21页 |
·复合式磁性纳米颗粒合成的主要途径 | 第21-22页 |
·复合式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复合式磁性纳米颗粒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4-28页 |
·小分子的离子识别 | 第28-30页 |
·本论文选题依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第二章 氯化血红素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在过氧化氢测定中的应用 | 第39-58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0页 |
·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e_3O_4/SiO_2 Nps)的合成 | 第40-41页 |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Fe_3O_4 Nps)的合成 | 第40-41页 |
·Fe_3O_4/SiO_2 Nps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41页 |
·磁性模拟酶复合纳米颗粒(Fe_3O_4-hemin/SiO_2 Nps)的合成 | 第41页 |
·氯化血红素功能化硅烷前体的合成 | 第41页 |
·Fe_3O_4-hemin/SiO_2 Nps复合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41页 |
·米氏常数的测定 | 第41-42页 |
·过氧化氢的测定 | 第42页 |
·结果讨论 | 第42-53页 |
·Fe_3O_4-hemin/SiO_2复合纳米颗粒制备和表征 | 第42-47页 |
·SEM表征 | 第43-44页 |
·XRD表征 | 第44页 |
·FTIR表征 | 第44-45页 |
·SQUID表征 | 第45-46页 |
·UV-Vis表征 | 第46-47页 |
·过氧化氢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7-52页 |
·反应体系的机理及荧光光谱特征 | 第47-49页 |
·Fe_3O_4-hemin/SiO_2 Nps的催化活性 | 第49-50页 |
·Fe_3O_4-hemin/SiO_2 Nps的热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 | 第50-52页 |
·过氧化氢的测定 | 第52-53页 |
·优化酸度和缓冲溶液 | 第52页 |
·优化反应时间 | 第52页 |
·优化试剂的用量 | 第52页 |
·过氧化氢的定量分析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第三章 磁性模拟酶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抗原测定中的应用 | 第58-71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9-60页 |
·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 Nps)的合成 | 第60页 |
·表面氨基化的磁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 Nps)的合成 | 第60页 |
·Fe_3O_4/SiO_2-NH_2 Nps与羊抗人IgG抗体的偶联(Fe_3O_4/SiO_2-Ab Nps) | 第60-61页 |
·hemin标记的羊抗人IgG抗体复合物(hemin-Ab)的合成 | 第61页 |
·夹心型模拟酶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 第61页 |
·结果讨论 | 第61-68页 |
·表面氨基化的磁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Fe_3O_4/SiO_2-NH_2 Nps)的合成 | 第61-64页 |
·Fe_3O_4/SiO_2-NH_2 Nps的表征 | 第64页 |
·Fe_3O_4/SiO_2-NH_2 Nps表面氨基数目的测定 | 第64-65页 |
·夹心型磁性模拟酶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 第65-68页 |
·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66页 |
·催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6-67页 |
·人IgG的定量分析 | 第67-68页 |
·磁性模拟酶荧光免疫法测定人血清中的IgG | 第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第四章 三唑巯基类化合物对银离子的识别传感 | 第71-90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2页 |
·氨基巯基三唑受体的合成 | 第72-73页 |
·光谱滴定与结合常数的测定 | 第73-74页 |
·产物表征结果 | 第74-78页 |
·质谱 | 第74页 |
·红外分析 | 第74-75页 |
·核磁共振氢谱 | 第75-76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76-77页 |
·荧光光谱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83页 |
·光谱分析 | 第78-79页 |
·3-吡啶-4-氨基-5-巯基-1,2,4-三唑(Py-AMTA)的吸收光谱对金属离子的响应 | 第79-81页 |
·Py-AMTA的荧光光谱对Ag~+离子的响应 | 第81-82页 |
·Py-AMTA与Ag~+结合模式的探讨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附图 | 第85-90页 |
第五章 全文小结与未来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与交流的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