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1 前言 | 第15-23页 |
·选题依据 | 第15-20页 |
·时代文化背景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6-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1-22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2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2-23页 |
2 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 第23-34页 |
·解读和谐校园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 | 第23-24页 |
·体育社团 | 第24-25页 |
·价值 | 第25-26页 |
·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 第26-29页 |
·人自身的健康和谐 | 第26-27页 |
·生物学层面的健康和谐 | 第26页 |
·心理学层面的健康和谐 | 第26页 |
·社会学层面的健康和谐 | 第26-27页 |
·人与人的和谐 | 第27-28页 |
·同学的和谐 | 第27页 |
·师生的和谐 | 第27-28页 |
·人与校园的和谐 | 第28-29页 |
·人与校园人文环境的和谐 | 第28页 |
·人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 | 第28-29页 |
·构建和谐校园的总体目标 | 第29-32页 |
·以人为本 | 第29页 |
·民主法治 | 第29-30页 |
·诚信友爱 | 第30页 |
·思想自由 | 第30-31页 |
·自强不息 | 第31页 |
·安定有序 | 第31-32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32-34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理论意义 | 第32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 | 第32-34页 |
3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中的价值 | 第34-53页 |
·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及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 | 第34-36页 |
·国家级大学生体育社团 | 第35-36页 |
·院校级大学生体育社团 | 第36页 |
·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形成原因 | 第36-37页 |
·组织结构 | 第37-38页 |
·管理体制 | 第38页 |
·运行机制 | 第38-39页 |
·高校体育社团的价值功能 | 第39-42页 |
·满足校园人的体育需求 | 第39-40页 |
·弘扬中国优秀体育文化 | 第40页 |
·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 第40页 |
·形成终身体育的健身意识 | 第40-41页 |
·对校园人进行社会教化 | 第41页 |
·院系、校际间交流的纽带 | 第41-42页 |
·体育中蕴含着的和谐价值观 | 第42-45页 |
·民主法治 | 第43页 |
·公平公正 | 第43-44页 |
·团结友爱 | 第44页 |
·积极进取 | 第44-45页 |
·安定有序 | 第45页 |
·健康自然 | 第45页 |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具体措施 | 第45-53页 |
·培养规则至上的法治意识 | 第46-47页 |
·宣扬公平公正的道德规范 | 第47-48页 |
·培养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 | 第48-49页 |
·塑造自强不息的校园人 | 第49-50页 |
·营造文明风尚的校园文化 | 第50-51页 |
·促进校园人与校园的和谐 | 第51-53页 |
4 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53-55页 |
·实行宏观管理 | 第53页 |
·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 第53页 |
·完善财务制度 | 第53-54页 |
·强化服务功能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