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8页 |
| ·质谱概述 | 第15-26页 |
| ·质谱仪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 ·质谱仪的分类 | 第16-18页 |
| ·质谱仪的组成 | 第18-25页 |
| ·真空系统 | 第18页 |
| ·进样系统 | 第18-19页 |
| ·离子源 | 第19-22页 |
| ·质量分析器 | 第22-24页 |
| ·检测器 | 第24-25页 |
| ·质谱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25-26页 |
| ·激光的发展和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本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28-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 第二章 激光溅射冷聚焦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设计原理 | 第38-52页 |
| ·激光电离离子源的原理 | 第38-42页 |
| ·激光的产生原理和特点 | 第38-41页 |
| ·激光光束的质量提高 | 第41-42页 |
| ·激光与固体样品作用 | 第42-44页 |
| ·样品离子的降价和冷却 | 第44-45页 |
| ·质量分析器 | 第45-48页 |
| ·离子的检测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第三章 激光溅射冷聚焦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加工与安装 | 第52-63页 |
| ·真空系统 | 第53-55页 |
| ·进样系统 | 第55页 |
| ·激光离子源 | 第55-56页 |
| ·离子调制系统 | 第56-59页 |
| ·第一级射频六极杆 | 第56-57页 |
| ·第二级射频六极杆 | 第57页 |
| ·静电四极杆 | 第57-58页 |
| ·离子透镜 | 第58-59页 |
| ·离子加速系统 | 第59-61页 |
| ·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 | 第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第四章 激光溅射冷聚焦飞行时间质谱仪参数的优化 | 第63-85页 |
| ·离子冷却系统的优化 | 第63-70页 |
| ·不同射频多级杆对离子通过效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六级杆射频频率对离子通过效率的影响 | 第65-68页 |
| ·不同的冷却气体对离子通过效率的影响 | 第68-70页 |
| ·离子冷却系统的参数调节 | 第70-82页 |
| ·离子源信号的稳定及优化 | 第71-73页 |
| ·相对灵敏因子(RSC)的优化 | 第73-82页 |
| ·气压对相对灵敏因子的影响 | 第73-74页 |
| ·采样锥电压对相对灵敏因子的影响 | 第74-76页 |
| ·第一级六级杆的射频频率对相对灵敏因子的影响 | 第76-77页 |
| ·第二级六级杆的射频电压对相对灵敏因子的影响 | 第77-78页 |
| ·激光功率密度对相对灵敏因子的影响 | 第78-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第五章 激光溅射冷聚焦飞行时间质谱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 第85-110页 |
| ·激光溅射冷聚焦飞行时间质谱的相关研究 | 第85-95页 |
| ·激光能量密度与坑洞大小的关系 | 第85-88页 |
| ·激光脉冲个数与坑洞大小的关系 | 第88-89页 |
| ·多价电荷离子的降价原理 | 第89-93页 |
| ·离子在推斥区的分布 | 第93-95页 |
| ·样品的测量 | 第95-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0-112页 |
| ·本课题取得的成果 | 第110-111页 |
| ·有待提高的方面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附录I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