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目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生态环境流量评价 | 第16-19页 |
·水库生态调度技术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24-3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30页 |
·自然概况 | 第24-26页 |
·社会经济 | 第26-27页 |
·三峡工程概况 | 第27-30页 |
·长江干流主要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30-32页 |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 第30页 |
·中游平原区洪涝灾害严重 | 第30-31页 |
·下游河口区生态环境问题凸现 | 第31页 |
·鱼类资源衰减 | 第31-32页 |
·泥沙淤积严重 | 第32页 |
·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及存在问题 | 第32-35页 |
·水库调度现状特点 | 第32-34页 |
·存在问题和不足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三峡水库下游水动力—水生态模型研究 | 第36-57页 |
·三峡水库下游水动力—水生态模型体系构架 | 第36页 |
·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 | 第36-45页 |
·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 | 第36-41页 |
·MIKE11模型的特点及计算原理 | 第41-45页 |
·一维水动力学—水温耦合模型 | 第45-47页 |
·模型方程 | 第45-46页 |
·水力因子的计算 | 第46-47页 |
·物理栖息地PHABSIM模型 | 第47-49页 |
·水力学模型 | 第47-48页 |
·栖息地模型 | 第48-49页 |
·水动力模型计算与率定 | 第49-56页 |
·三峡水库下游建模分析 | 第49-51页 |
·一维水力学模型率定 | 第51-55页 |
·一维水温模型率定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三峡水库下游生态水文指标评价体系分析 | 第57-82页 |
·河流生态水文评价指标及生态意义 | 第57-58页 |
·生态水文评价指标诊断识别及分析 | 第58-77页 |
·水文情势分析 | 第58-76页 |
·水温分析 | 第76-77页 |
·长江中下游生态流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2页 |
第五章 三峡水库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研究 | 第82-97页 |
·生态流量方法及模型研究 | 第82-83页 |
·生态流量方法及模型确定 | 第82-83页 |
·长江中下游鱼类的保护物种选择 | 第83页 |
·中华鲟及四大家鱼资源与生境分析 | 第83-92页 |
·中华鲟及四大家鱼的生态习性 | 第83-85页 |
·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与规模 | 第85-86页 |
·四大家鱼繁殖生态水文响应过程 | 第86-89页 |
·三峡工程对中华鲟及四大家鱼影响分析 | 第89-92页 |
·中华鲟及四大家鱼产卵场生态流量模拟分析 | 第92-96页 |
·中华鲟产卵场生境模拟 | 第92-94页 |
·四大家鱼产卵场生境模拟 | 第94-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及补偿措施研究 | 第97-106页 |
·三峡水库多目标生态调度研究 | 第97-104页 |
·基于生态水文模拟的生态调度目标 | 第97-98页 |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目标函数的构建 | 第98-99页 |
·三峡水库下游生态流量过程 | 第99-104页 |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措施研究 | 第104-105页 |
·生态调度措施 | 第104-105页 |
·保障生态流量的综合措施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论著发表情况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