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计算机仿真技术 | 第11-19页 |
·计算机仿真技术概念 | 第11页 |
·计算机仿真发展的动向 | 第11-14页 |
·虚拟技术 | 第11-12页 |
·分布交互仿真 | 第12-13页 |
·人工智能 | 第13页 |
·仿真培训 | 第13-14页 |
·发展新一代仿真培训系统 | 第14-16页 |
·传统仿真培训系统的弊端 | 第14页 |
·智能仿真培训系统 | 第14-15页 |
·发展基于Web 的仿真培训系统 | 第15-16页 |
·基于WEB 的仿真培训系统 | 第16-19页 |
·传统的仿真培训系统的架构 | 第16-17页 |
·基于Web 的仿真培训系统特点 | 第17-19页 |
第三章 通信机制 | 第19-37页 |
·网络数据通信方式 | 第19-28页 |
·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组播地址分配与MAC 地址 | 第21-22页 |
·MAC 地址映射 | 第22页 |
·组播分布树 | 第22-24页 |
·洪泛法(Flooding) | 第23页 |
·有源树 | 第23-24页 |
·共享树 | 第24页 |
·组播选路 | 第24-27页 |
·RPF 与TRPF 选路方法 | 第24-27页 |
·组播选路的实质 | 第27页 |
·组播协议的体系结构 | 第27-28页 |
·组播组管理协议 | 第28-29页 |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三层) | 第28-29页 |
·Internet 组管理协议(两层) | 第29页 |
·组播路由协议 | 第29-35页 |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 | 第29-34页 |
·协议无关组播路由协议 | 第29-32页 |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 第32-33页 |
·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 第33页 |
·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 | 第33-34页 |
·域内组播路由协议 | 第34-35页 |
·组播边界网关协议(MBGP) | 第34-35页 |
·组播源发现协议(MSDP) | 第35页 |
·组播的应用 | 第35-37页 |
·视频会议 | 第35-36页 |
·网络电视直播/轮播系统 | 第36页 |
·组播VOD | 第36页 |
·游戏和仿真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WEB 仿真培训软件的设计 | 第37-46页 |
·建立BROWSER/SERVER 的网络体系 | 第37-38页 |
·Browser/Server 体系概念 | 第37页 |
·Browser/Server 的特点 | 第37-38页 |
·传统Client/Server(C/S)结构的局限性 | 第37-38页 |
·B/S 模式的特点 | 第38页 |
·基于WEB 的电厂操作员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 第38-42页 |
·基于Web 仿真的实现类型 | 第38-39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39-42页 |
·系统结构 | 第39-41页 |
·系统功能 | 第41-42页 |
·基于WEB 仿真系统的网络通信 | 第42-46页 |
·网络通信流程 | 第42-43页 |
·socket 通信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基于WEB 仿真培训的软件实现及测试 | 第46-62页 |
·系统结构的实现 | 第46-56页 |
·仿真组态软件的实现 | 第47-50页 |
·仿真软件开发模型 | 第47页 |
·图元管理工具的开发 | 第47-49页 |
·组态工具的实现 | 第49-50页 |
·电厂设备状态实时显示实现 | 第50-51页 |
·网络接口程序实现 | 第51-56页 |
·发送数据模块 | 第51-53页 |
·接收数据模块 | 第53-56页 |
·系统安全性理论分析 | 第56-59页 |
·组播通信的安全风险 | 第56-57页 |
·安全解决方案 | 第57-59页 |
·组播的组密钥管理协议 | 第57-58页 |
·源认证解决方案 | 第58-59页 |
·系统测试 | 第59-62页 |
·拟定实验环境 | 第60页 |
·系统测试结果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2-64页 |
·本文得出的结论 | 第62-63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