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COM+的远程数据传输和信息处理的应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组件技术发展现状第12-14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总体思路第14-16页
第2章 远程数据传输方案的选取第16-28页
   ·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第16-18页
   ·传统SOCKET通讯第18-21页
     ·TCP/IP协议族和网络通讯方式第18-19页
     ·Socket套接字第19-21页
   ·基于DCOM分布式组件技术的远程数据传输方案第21-27页
     ·DCOM技术分析第21-24页
     ·基于DCOM技术的远程数据传输设计第24-26页
     ·DCOM通讯与Socket通讯的比较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多层分布式模型和组件模型及运行机制第28-48页
   ·多层分布式模型第28-32页
     ·分布式计算模型的比较第28-30页
     ·基于Windows DNA分布式体系结构第30页
     ·基于COM+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第30-32页
   ·COM组件模型与运行机制第32-40页
     ·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第33-36页
     ·COM的进程和线程模型第36-38页
     ·COM运行机制与注册表第38-39页
     ·COM特性第39-40页
   ·DCOM模型与运行机制第40-43页
     ·DCOM模型第41-42页
     ·RPC机制第42-43页
   ·COM+组件模型及运行机制第43-47页
     ·COM和COM+第43-44页
     ·COM+和Windows DNA第44-45页
     ·COM+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第48-56页
   ·多线程技术第48-49页
     ·进程和线程第48页
     ·多线程的实现第48-49页
   ·实时数据库系统第49-54页
     ·实时数据库模型第50-51页
     ·实时数据库的事务第51-53页
     ·实时内存数据库技术第53-54页
   ·数据库访问方案的选取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远程数据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56-94页
   ·系统的需求分析第56-60页
     ·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第56-58页
     ·系统的运行环境第58-59页
     ·系统主要功能的特性分析第59-60页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第60-73页
     ·数据库的建立原则第60-61页
     ·组态数据库的功能和结构设计第61-65页
     ·实时数据库的数据对象的建模第65-69页
     ·基于ADO的历史数据库交互第69-73页
   ·系统中间件的设计第73-83页
     ·实时数据处理组件的设计第74-78页
     ·远程数据传输组件的设计第78-83页
   ·系统客户端设计第83-85页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第83-84页
     ·客户端的实现第84-85页
   ·组件服务在系统中的应用第85-88页
     ·为组件服务配置系统第85-86页
     ·安装COM+应用程序第86-87页
     ·管理应用程序安全设置第87页
     ·管理分布式事务第87-88页
     ·管理排队组件第88页
   ·远程数据传输监控系统测试第88-93页
     ·试验步骤及运行结果第88-92页
     ·试验中的问题及解决第92-93页
     ·试验结论第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渗透油田抽油机选型方法研究
下一篇:论网络时政论坛对中国公共领域构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