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氢能和生物制氢技术 | 第8-18页 |
·氢能的制取技术 | 第9-10页 |
·生物制氢技术 | 第10-15页 |
·生物制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8页 |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克隆载体的发展 | 第19-20页 |
·基因组文库的发展 | 第20-21页 |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策略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实验菌种 | 第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3-2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菌株YUAN-3 的培养条件 | 第25-27页 |
·菌株YUAN-3 总DNA 的提取 | 第27页 |
·总DNA 部分酶切和酶切片段的回收 | 第27-28页 |
·PUC19 载体质粒的制备 | 第28-29页 |
·PUC19 质粒的完全酶切和去磷酸化 | 第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连接和转化 | 第29-30页 |
·检测 | 第30-32页 |
第3章 菌株YUAN-3 Sau3A I 酶切文库的构建 | 第32-45页 |
·样品预处理菌株YUAN-3 高浓度基因组DNA 的制备 | 第32-33页 |
·菌株基因组的Sau3A I 部分酶切条件的选择 | 第33-34页 |
·载体PUC19 的Bam H I 完全酶切 | 第34-35页 |
·载体PUC19 的Bam H I 完全酶切后去磷酸化 | 第35-36页 |
·Sau3A I 酶切的基因组片段与载体重组 | 第36-37页 |
·Sau3A I 文库中重组转化子筛选与鉴定 | 第37-38页 |
·Sau 3A I 文库阳性克隆子的DNA 测序和BLAST 分析 | 第38-42页 |
·菌株YUAN-3 Sau3A I 酶切基因组文库构建完整性评估 | 第42-44页 |
·文库的代表性 | 第42-43页 |
·重组DNA 序列片段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 第43页 |
·文库的重组率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菌株YUAN-3 Pst I 酶切文库的构建 | 第45-54页 |
·菌株基因组的Pst I 部分酶切条件的选择 | 第45-46页 |
·载体PUC 19 的Pst I 完全酶切 | 第46-47页 |
·载体PUC 19 的Pst I 完全酶切后去磷酸化 | 第47-48页 |
·Pst I 酶切的基因组片段与载体重组 | 第48页 |
·Pst I 酶切的文库中重组转化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48-49页 |
·Pst I 酶切的文库阳性克隆子的DNA 测序和BLAST 分析 | 第49-52页 |
·菌株YUAN-3 Pst I 酶切基因组文库构建完整性评估 | 第52-53页 |
·文库的代表性 | 第52页 |
·重组DNA 序列片段的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 第52页 |
·文库的重组率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