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9-10页 |
二、环境保护执法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国内自然环境执法的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二、对环境执法难解决路径的研究 | 第12页 |
第三节 本文特点和视角 | 第12-14页 |
一、论文的特点和视角 | 第12页 |
二、论文的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自然环境执法概述 | 第14-21页 |
第一节 行政执法概述 | 第14-17页 |
一、行政执法基本概念 | 第14页 |
二、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 第14-15页 |
三、行政执法基本特征 | 第15-17页 |
四、我国行政执法现状 | 第17页 |
第二节 自然环境执法概述 | 第17-21页 |
一、自然环境执法的基本概念及主要个体特征 | 第17-18页 |
二、自然环境执法的基本原则 | 第18-19页 |
三、我国环境执法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自然环境执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环境执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 第21-22页 |
一、环境执法无法可依 | 第21页 |
二、环境执法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 第21-22页 |
三、环境执法机关执法不严 | 第22页 |
四、环境执法缺乏监督和制约 | 第22页 |
第二节 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分析 | 第22-31页 |
一、环境法律意识淡薄 | 第22-24页 |
(一) 公民环境法律意识淡薄 | 第22-23页 |
(二) 领导环境法律意识淡薄 | 第23页 |
(三) 企业法人环境法律意识淡薄 | 第23-24页 |
二、环境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 第24-26页 |
(一) 立法真空多,执法依据不完善 | 第24页 |
(二) 环境法律原则规定多,操作性差 | 第24-25页 |
(三) 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 | 第25-26页 |
三、环境监管体制不够健全 | 第26-28页 |
(一) 我国目前的环境监管体制 | 第26页 |
(二) 环境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 第26-28页 |
四、部门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导致执法效果差 | 第28-29页 |
(一) 执法中部门配合不够 | 第28-29页 |
(二) 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缺乏 | 第29页 |
五、环保执法队伍能力与职能不匹配 | 第29-31页 |
(一) 执法队伍总体素质不高 | 第29-30页 |
(二) 监督执法装备不全,仪器设备落后,影响执法效力 | 第30页 |
(三) 环境执法监管经费保障不力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环境执法难的解决路径思考 | 第31-45页 |
第一节 提高全民环境法律意识 | 第31-32页 |
一、提高领导的环境法律意识 | 第31页 |
二、提高群众的环境法律意识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完善立法是解决执法难的法制保障 | 第32-35页 |
一、加强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建设 | 第32-33页 |
二、完善有关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手段的立法 | 第33页 |
三、增强现行环境法律的可操作性 | 第33-34页 |
四、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完善环境监管体制 | 第35-37页 |
一、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职能 | 第35-36页 |
二、完善环境区域督察制度 | 第36-37页 |
第四节 完善环境执法中的配合和监督 | 第37-39页 |
一、加强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建设 | 第37-38页 |
二、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 | 第38-39页 |
第五节 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 | 第39-40页 |
一、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 第39-40页 |
二、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 | 第40页 |
第六节 创新环境执法的工作方法 | 第40-45页 |
一、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 | 第40-41页 |
二、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 第41-42页 |
三、程序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第42-43页 |
四、采取绿色信贷等综合监管手段 | 第43-44页 |
五、推进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的社会化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