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法官释明权制度的概述 | 第10-20页 |
·法官释明权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1页 |
·法官释明权的性质 | 第11-12页 |
·法官释明权制度的比较考察 | 第12-15页 |
·法官释明权制度的价值评析 | 第15-17页 |
·法官释明权制度与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法官释明权与辩论主义、处分主义的关系 | 第17-18页 |
·法官释明权与法官中立原则是否冲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实证分析 | 第20-26页 |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中的法官释明权 | 第20-21页 |
·构建和完善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制度的必要性 | 第21-26页 |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 | 第21-22页 |
·我国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要求 | 第22页 |
·我国民事诉讼对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采纳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司法实践的现实需要 | 第23-25页 |
·符合国际民事诉讼改革潮流的必然趋势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制度的构想 | 第26-40页 |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行使的原则 | 第26-28页 |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范围 | 第28-35页 |
·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范围设定的基本理念 | 第28-29页 |
·从释明的内容上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范围 | 第29-32页 |
·从行使的阶段上看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范围 | 第32-35页 |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行使的主体 | 第35-36页 |
·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行使的方式 | 第36-37页 |
·不当释明及其救济机制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