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一、关于举证时限制度的概念和性质 | 第8-20页 |
(一) 对举证时限制度概念的界定 | 第8-14页 |
(二) 举证时限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三) 举证时限制度的性质 | 第18-20页 |
二、我国现行举证时限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一) 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三、主要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 | 第28-34页 |
(一) 美国 | 第28-29页 |
(二) 德国 | 第29-30页 |
(三) 法国 | 第30-31页 |
(四) 日本 | 第31-32页 |
(五)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2-33页 |
(六) 小结 | 第33-34页 |
四、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建议 | 第34-48页 |
(一) 举证时限制度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定 | 第34-35页 |
(二) 设立完备的审前准备程序 | 第35-38页 |
(三) 举证时限应当有一个合理的幅度 | 第38-39页 |
(四) 举证时限届满点应当确定在庭前诉讼准备程序阶段 | 第39-40页 |
(五) 规定另行确定举证期限的适用情形 | 第40-42页 |
(六) 规定应适当延长举证期限的情形 | 第42-43页 |
(七) 规定当事人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情形 | 第43页 |
(八) 规定举证期限效力待定的情形 | 第43-44页 |
(九) 规定超过举证期限可申请鉴定的情形 | 第44页 |
(十) 规定二审、再审的“排除制度” | 第44-45页 |
(十一) 建立与举证时限制度相匹配的其他诉讼制度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