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一、法律保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意义 | 第8-14页 |
(一) 残疾人的定义和我国残疾人的基本状况 | 第8-9页 |
(二) 残疾人具有平等的劳动权利 | 第9-10页 |
(三) 残疾人具有相应的劳动就业能力 | 第10页 |
(四) 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实质意义 | 第10-11页 |
(五) 保护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利是经济法的重要任务 | 第11-14页 |
二、对残疾人进行就业安排的历史渊源及其体现的法律理念 | 第14-18页 |
三、我国目前立法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保障的基本情况 | 第18-26页 |
(一) 有关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保障的主要立法情况 | 第18-19页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保障 | 第19-21页 |
(三) 《残疾人就业条例》的亮点 | 第21-22页 |
(四) 《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原税收政策的调整及其意义 | 第22-26页 |
四、残疾人就业存在的现实困境和法律问题 | 第26-31页 |
(一) 三大就业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 第26-28页 |
1、集中就业 | 第26-27页 |
2、按比例就业 | 第27-28页 |
3、个体就业和灵活就业 | 第28页 |
(二) 残疾人就业保障规定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 第28-29页 |
(三) 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总体较低 | 第29-30页 |
(四) 残保法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 第30-31页 |
五、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法律对策 | 第31-40页 |
(一) 在立法中确立反歧视原则和增加反歧视内容 | 第31-33页 |
(二) 在立法中引进支持性就业制度 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工作 | 第33-35页 |
1、支持性就业制度介绍及其在国外的实践 | 第33-34页 |
2、我国立法的借鉴性引进 | 第34-35页 |
(三) 完善三大就业方式 | 第35-39页 |
1、稳定集中就业 | 第35-36页 |
2、完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按比例就业 | 第36-38页 |
3、促进个体就业 | 第38-39页 |
(四) 在残疾人保障法中应明文规定:加强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保障 | 第39页 |
(五) 《残疾人保障法》应与《残疾人就业条例》相衔接 | 第39-40页 |
六、制定统一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法律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 第40-44页 |
(一) 使用和管理好就业保障金 | 第40页 |
(二) 组织好按比例就业 | 第40-41页 |
(三) 扶持好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的就业 | 第41-42页 |
(四) 保障残疾职工就业和下岗残疾职工的基本生活 | 第42-43页 |
(五) 优先安排下岗残疾职工的再就业 | 第43页 |
(六) 保障残疾人的劳动保护权,为残疾人持续就业奠定长效基础 | 第43-44页 |
参考书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