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20页 |
一、选题的缘起及背景 | 第9-11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9-10页 |
(二)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三、选题意义、创新点及难点 | 第11-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 论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三) 论文难点 | 第12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五、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六、研究步骤 | 第19-20页 |
第一章 “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产生的背景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 第22-25页 |
一、生源竞争 | 第22-24页 |
二、就业形势严峻 | 第24页 |
三、办学软件和硬件的双重压力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25-26页 |
二、经济因素 | 第26页 |
三、技术因素 | 第26-27页 |
四、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第四节 加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迫切性 | 第27-29页 |
第五节 “订单式”教育模式的崛起 | 第29-32页 |
第二章 “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个案剖析 | 第32-49页 |
第一节 河南省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学校简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河南省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的“与众不同” | 第33-35页 |
第三节 河南省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他观及自观调查分析 | 第35-49页 |
一、河南省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他观分析 | 第35-45页 |
(一) 学生及学生家长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态度分析 | 第35-44页 |
(二) 厂方代表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态度分析 | 第44-45页 |
二、河南省周口市海燕职业中专“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自观分析 | 第45-49页 |
第三章 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 | 第49-57页 |
第一节 “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征 | 第49-50页 |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 第49页 |
二、毕业生就业的定向性 | 第49页 |
三、校企合作的规范性 | 第49页 |
四、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实施程序 | 第50-53页 |
一、深入企业调研 | 第50页 |
二、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 | 第50-51页 |
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 第51页 |
四、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 第51页 |
五、针对岗位要求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 第51-52页 |
六、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 | 第52页 |
七、企业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 | 第52页 |
八、学校要有长远的眼光,找准社会急需专业 | 第52-53页 |
第三节 “订单式”中等教育模式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3-55页 |
一、有些学校订单只求数量不重质量 | 第53页 |
二、在提供就业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能力 | 第53-54页 |
三、正确处理校企双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实现“双赢” | 第54页 |
四、正确处理“订单式”培养与其它培养模式的关系 | 第54-55页 |
第四节 “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 第55-57页 |
一、“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改革 | 第55-56页 |
二、“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找到了最佳的途径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A: 海燕职业中专招生简章 | 第64-68页 |
附录B:“中职学校订单式教育模式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第68-70页 |
附录C: 海燕职专2006年夏季作息时间表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