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空气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主要符号表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 ·分子动力学模拟现状 | 第9页 |
| ·相变模拟现状 | 第9-10页 |
| ·水蒸气及湿空气模拟现状 | 第10-12页 |
| ·统计理论 | 第12-14页 |
| ·课题内容及意义 | 第14-17页 |
| 2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 第17-29页 |
| ·基本原理 | 第17页 |
| ·数值算法 | 第17-18页 |
| ·边界条件 | 第18-19页 |
| ·周期边界 | 第18-19页 |
| ·非周期边界 | 第19页 |
| ·基本热力学参数统计 | 第19-21页 |
| ·温度统计 | 第19-20页 |
| ·压力统计 | 第20-21页 |
| ·恒定平衡系统 | 第21-22页 |
| ·恒温系综的实现 | 第21-22页 |
| ·恒压系综的实现 | 第22页 |
| ·势函数 | 第22-25页 |
| ·对势 | 第22页 |
| ·多体势 | 第22-23页 |
| ·势能截断及尾部校正 | 第23-25页 |
| ·混合法则 | 第25-26页 |
| ·凯氏(Kay)法则 | 第26页 |
| ·范德华法则 | 第26页 |
| ·物理量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26-27页 |
| ·径向分布函数 | 第27-29页 |
| 3 水蒸汽过热区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29-49页 |
| ·分子动力学模型介绍 | 第29-33页 |
| ·L-J 模型 | 第29页 |
| ·TIP4P 模型 | 第29-31页 |
| ·运动方程与算法 | 第31-33页 |
| ·状态方程介绍 | 第33-40页 |
| ·维里状态方程 | 第33页 |
| ·段式状态方程 | 第33-34页 |
| ·径向状态方程 | 第34-40页 |
| ·模拟过程 | 第40-44页 |
| ·势能常数的选择 | 第40页 |
| ·截断半径的选择 | 第40-42页 |
| ·模拟体系片层划分对结果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统计步数的选择 | 第43-44页 |
| ·模拟初始条件 | 第44页 |
| ·过热水蒸气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4 不同势函数状态方程湿空气性质的模拟研究 | 第49-57页 |
| ·湿空气模型 | 第49页 |
| ·模拟过程 | 第49-50页 |
| ·参数的选择 | 第49页 |
| ·模拟初始条件 | 第49-50页 |
| ·TIP4P 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 ·模型的优劣 | 第50-53页 |
| ·计算数据点分布 | 第53页 |
| ·湿空气性质参数汇总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湿空气相平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57-73页 |
| ·相平衡模型 | 第57-58页 |
| ·模拟过程 | 第58-63页 |
| ·参数的选择 | 第58页 |
| ·模拟初始条件及模型的检验 | 第58-63页 |
| ·相平衡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 ·计算数据点分布 | 第63-6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3页 |
| 6 固壁加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73-83页 |
| ·模拟初始条件 | 第73-77页 |
| ·模拟工质的选取 | 第73页 |
| ·截断半径的选取 | 第73-74页 |
| ·模拟步长 | 第74页 |
| ·初始结构及稳定性分析 | 第74-76页 |
| ·初始速度确定 | 第76-77页 |
| ·加热温度的选取 | 第77页 |
| ·固壁加热模型 | 第77-79页 |
| ·固壁加热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9-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 7 结论 | 第83-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