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主动网的安全问题 | 第13-14页 |
·跨类型信任域认证的提出 | 第14-15页 |
·主动网认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的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主动网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 第18-25页 |
·主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主动报文封装协议 | 第19-20页 |
·主动网实现技术 | 第20-21页 |
·主动网ANTS原型系统 | 第21-23页 |
·主动网安全体系 | 第23-24页 |
·ANSA安全体系 | 第23页 |
·ABone安全体系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主动网认证技术的研究 | 第25-33页 |
·认证相关技术基础 | 第25-28页 |
·安全服务 | 第25页 |
·对称密码技术 | 第25-26页 |
·公钥密码技术 | 第26-27页 |
·数字签名 | 第27-28页 |
·主动网认证需求分析 | 第28-30页 |
·主动网的认证主体和实体 | 第28页 |
·主动网认证机制的研究 | 第28-30页 |
·主动网认证的算法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跨类型信任域认证技术的研究 | 第33-48页 |
·基于证书认证的研究 | 第33-37页 |
·证书格式 | 第33-34页 |
·算法分析 | 第34页 |
·Cert-PKI技术 | 第34-36页 |
·基于证书的跨域认证 | 第36-37页 |
·基于身份认证的研究 | 第37-41页 |
·算法介绍 | 第37-38页 |
·ID-PKI技术 | 第38-39页 |
·基于身份的跨域认证 | 第39-41页 |
·跨类型信任域认证的研究 | 第41-42页 |
·跨类型信任域认证模型的设计 | 第42-46页 |
·模型结构介绍 | 第42-44页 |
·密钥协商 | 第44页 |
·主动包的发送 | 第44-45页 |
·验证认证信息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AMMDAN——主动网跨类型信任域的认证模型的实现 | 第48-65页 |
·选择编程语言 | 第48页 |
·组建开发平台 | 第48-50页 |
·系统设计 | 第50-55页 |
·总体思路 | 第50-51页 |
·模块组件 | 第51-52页 |
·系统流程 | 第52-55页 |
·详细设计 | 第55-64页 |
·构建证书库及签发证书 | 第55-57页 |
·生成系统参数和私钥 | 第57页 |
·构造证书链 | 第57-58页 |
·密钥协商 | 第58-60页 |
·数据包格式 | 第60页 |
·基于证书的签密和验证 | 第60-62页 |
·基于身份的签密和验证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安全性评估与性能测试 | 第65-69页 |
·安全性评估 | 第65-66页 |
·性能测试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论文总结和下一步工作 | 第69-71页 |
·论文总结 | 第69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