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概况 | 第12-13页 |
| ·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水稻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Bt 抗虫转基因水稻 | 第17页 |
| ·转Xa21 基因抗白叶枯病水稻 | 第17-18页 |
| ·稻瘟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植物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RK)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 ·目的基因 | 第20页 |
| ·病原菌 | 第20页 |
| ·农杆菌菌种 | 第20页 |
| ·受体植物材料 | 第20页 |
| ·主要化学试剂及仪器 | 第20-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32页 |
| ·水稻OsLecRK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23页 |
| ·RT-PCR 检测OsLecRK1 保守区片段 | 第23-24页 |
| ·OsLecRK1 的Northern 杂交分析 | 第24-26页 |
| ·植物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 ·RNAi 载体的构建 | 第27-28页 |
| ·水稻中花11 的组织培养 | 第28-29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中花11 遗传转化 | 第29-30页 |
| ·水稻转化体的筛选鉴定 | 第30-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6页 |
| ·水稻OSLECRK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2-47页 |
| ·确定了水稻中最少还有188 个LecRK 类基因 | 第32-42页 |
| ·水稻LecRK 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 | 第42页 |
| ·水稻LecRK 类基因的多序列联配和同源性分析 | 第42-47页 |
| ·OSLECRK1 基因的RT-PCR 检测和NORTHERN 验证 | 第47-49页 |
| ·植物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49-50页 |
| ·克隆载体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49页 |
| ·中间载体pBPF-OsLecRK1 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49页 |
| ·表达载体p1301-355-OsLecRK1-Tnos 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49-50页 |
| ·RNAI 载体的构建及重组子的鉴定 | 第50-51页 |
| ·转基因水稻组织培养 | 第51-52页 |
| ·GUS 基因表达检测 | 第52-54页 |
| ·转化后愈伤组织GUS 基因表达检测 | 第52-53页 |
| ·再生植株叶片GUS 基因表达检测 | 第53-54页 |
| ·再生植株PCR 检测 | 第54页 |
| ·再生植株OSLECRK1 转录水平的半定量RT-PCR 检测 | 第54-56页 |
| 4 讨论 | 第56-60页 |
| ·OSLECRK1 基因的结构特征 | 第56-57页 |
| ·OSLECRK1 基因的定位 | 第57页 |
| ·植物凝集素与植物防御反应 | 第57-58页 |
| ·RNAI 技术及其在转基因水稻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 ·水稻的成熟胚组织培养 | 第59-6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1: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68-69页 |
| 附录2: 重组载体P1301-35S-OSLECRK1-TNOS 测序及比对结果 | 第69-73页 |
| 附录3: RNAI 载体PDS1301-OSLECRK1 测序及比对结果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