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型合作猪不同屠宰体重肉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猪肉质的概念 | 第12-13页 |
2 猪肉质性状研究指标 | 第13-18页 |
·胴体品质 | 第13-14页 |
·常规肉质特性 | 第14-16页 |
·肉色 | 第14页 |
·大理石纹 | 第14页 |
·熟肉率 | 第14-15页 |
·系水力 | 第15页 |
·pH 值 | 第15-16页 |
·肌肉食用营养特性 | 第16-17页 |
·水分 | 第16页 |
·蛋白质 | 第16-17页 |
·肌内脂肪 | 第17页 |
·嫩度与组织学性状 | 第17-18页 |
·嫩度 | 第17-18页 |
·多汁性 | 第18页 |
·组织学性状 | 第18页 |
3 合作猪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合作猪的形成历史 | 第18-19页 |
·合作猪的地理分布及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 第19页 |
·合作猪的特征特性 | 第19-20页 |
·体形外貌 | 第19页 |
·生长发育 | 第19页 |
·繁殖性能 | 第19页 |
·肥育性能 | 第19-20页 |
·猪鬃肠衣 | 第20页 |
·适应性 | 第20页 |
·杂交利用 | 第20页 |
·合作猪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合作猪开发利用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试验时间与地点 | 第22页 |
·试验动物的选取与饲养管理 | 第22-23页 |
·试验基础饲粮及营养水平 | 第23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3-28页 |
·体重测定 | 第23页 |
·内脏器官的测定 | 第23-24页 |
·胴体品质性状的测定 | 第24页 |
·常规肉质性状测定 | 第24-27页 |
·食用营养特性测定 | 第27页 |
·感官品评 | 第27页 |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生长曲线拟合模型和数据处理 | 第28页 |
·曲线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 第28-29页 |
·曲线拟合度指标 | 第29页 |
·胴体品质、肉质性状各测定指标的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0-49页 |
1 生长发育规律 | 第30-34页 |
·体重的生长变化和实际观测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体重生长曲线拟合 | 第31-33页 |
·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 | 第33-34页 |
·内脏器官异速生长分析 | 第34页 |
2 胴体性状 | 第34-39页 |
·胴体品质性状 | 第34-35页 |
·胴体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 第35-36页 |
·舍饲型合作猪不同屠宰体重胴体性状主成分分析 | 第36-39页 |
3 舍饲型合作猪肉质性状分析 | 第39-45页 |
·不同屠宰体重舍饲型合作猪常规肉质特性 | 第39-41页 |
·不同屠宰体重舍饲型合作猪食用营养特性 | 第41-42页 |
·品尝试验(感官品评) | 第42页 |
·常规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常规肉质性状主成分分析 | 第43-45页 |
4 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 第45-46页 |
5 肌肉氨基酸含量 | 第46-49页 |
·不同屠宰体重舍饲型合作猪肌肉氨基酸含量 | 第46-47页 |
·氨基酸计分 | 第47-49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9-57页 |
1 舍饲型合作猪生长发育规律 | 第49-51页 |
·舍饲型合作猪体重生长发育规律 | 第49-50页 |
·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 | 第50-51页 |
2 舍饲型合作猪不同屠宰体重胴体品质评价 | 第51-52页 |
3 肉质常规特性 | 第52-54页 |
4 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 | 第54-55页 |
5 肉质常规性状评价 | 第55页 |
6 不同屠宰体重舍饲型合作猪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55-57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1 结论 | 第57-58页 |
2 建议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个人简介 | 第65-66页 |
导师简介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