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与守望--电视媒体对那坡壮族民歌的影响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一、绪论 | 第8-19页 |
| ·引子 | 第8-10页 |
| ·样本选择 | 第10-1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 ·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着眼点 | 第17-19页 |
| 二、那坡壮族民歌的历史与现状 | 第19-25页 |
| ·地理位置与社会背景 | 第19-20页 |
| ·作为个案的那坡壮族民歌 | 第20-25页 |
| 三、电视与文化环境:那坡乡村的生活 | 第25-32页 |
| ·那坡县电视分布简况 | 第25-27页 |
| ·那坡乡村的电视收视调查 | 第27-32页 |
| 四、电视与观众:家庭、语言、文化 | 第32-41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33-34页 |
| ·家庭视野中的电视观众 | 第34-36页 |
| ·语言霸权下的电视观众 | 第36-38页 |
| ·文化视野中的电视观众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五、电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实与影像的转换 | 第41-50页 |
| ·电视的技术性与文化性 | 第42-44页 |
| ·语境重构 | 第44-46页 |
| ·体验扩展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50页 |
| 六、结论 | 第50-53页 |
| ·电视观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 第50-51页 |
| ·电视媒体与文化环境变迁 | 第51页 |
| ·启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