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可靠性设计的提出背景 | 第10页 |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可靠性设计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汽车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国内外汽车电子电路系统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发展概述 | 第13-14页 |
·电子电路系统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外电子电路系统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可靠性软件的应用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可靠性概述 | 第19-31页 |
·可靠性概念 | 第19-20页 |
·衡量产品可靠性标准 | 第20-22页 |
·可靠性模型 | 第22-25页 |
·产品定义和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 第22-24页 |
·串联系统 | 第24页 |
·并联系统 | 第24-25页 |
·可靠性设计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 第25-26页 |
·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 第25页 |
·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常用的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 | 第26-30页 |
·采用优选电路和简化设计 | 第26-27页 |
·降额设计 | 第27-28页 |
·热设计 | 第28页 |
·电磁兼容设计 | 第28-29页 |
·环境防护设计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电子电路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 第31-40页 |
·概述 | 第31页 |
·可靠性参数和目标值的确定原则 | 第31-32页 |
·可靠性分配方法 | 第32-37页 |
·等分配法 | 第32-33页 |
·再分配法 | 第33-34页 |
·代数分配法 | 第34页 |
·评分分配法 | 第34-35页 |
·工程加权分配法 | 第35-37页 |
·工程加权分配法应用实例 | 第37-38页 |
·可靠性指标分配时的注意事项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电子电路系统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 第40-52页 |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设计方案的原则 | 第40页 |
·元器件失效原因分析及元器件、零部件的选用原则 | 第40-43页 |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 | 第41页 |
·元器件的选择的原则 | 第41-42页 |
·元器件选择程序 | 第42-43页 |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及其关系 | 第43-51页 |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可靠性快速预计法 | 第43-47页 |
·元器件计数预计法 | 第47-48页 |
·元器件应力分析法 | 第48-50页 |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的关系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可靠性设计 | 第52-57页 |
·汽车电子电路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 第52-54页 |
·确定可靠性指标 | 第52页 |
·建立可靠性模型 | 第52页 |
·快速预计法检验可靠性指标 | 第52-53页 |
·可靠性指标分配 | 第53-54页 |
·结合软件 RELEX 进行元器件选择和可靠性分析 | 第54页 |
·以双 555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为例进行可靠性设计 | 第54-56页 |
·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快速预计法检验可靠性指标 | 第55页 |
·可靠性指标分配 | 第55-56页 |
·可靠性预计及优化 | 第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基于软件 RELEX 的双 555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可靠性预计及优化 | 第57-69页 |
·软件 RELEX7.7 介绍 | 第57-58页 |
·基于 RELEX 软件的元器件选择和可靠性预计 | 第58-68页 |
·系统的任务描述 | 第58页 |
·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 第58-59页 |
·Relex 中构造和描述系统 | 第59-60页 |
·可靠性预计和优化改进 | 第60-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