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引言 | 第11页 |
·基于ANSYS的参数化二次开发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参数化设计技术及ANSYS二次开发 | 第16-32页 |
·参数化设计技术 | 第16-19页 |
·参数化设计概念 | 第16页 |
·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 第16-19页 |
·ANSYS二次开发技术 | 第19-30页 |
·ANSYS的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 | 第20-23页 |
·ANSYS用户界面设计语言(UIDL) | 第23-30页 |
·参数化界面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ANSYS软件平台的平面磨床分析系统开发 | 第32-50页 |
·专业模块界面的开发 | 第32-33页 |
·创建平面磨床分析系统菜单 | 第33-34页 |
·创建自定义对话框 | 第34-35页 |
·基于ANSYS平面磨床有限元分析系统开发 | 第35-49页 |
·磨床建模子系统开发 | 第36-41页 |
·计算载荷及约束 | 第41-43页 |
·结构其它分析模块界面 | 第43-44页 |
·参数化分析模块的实现 | 第44-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磨床部件的静、模态分析及结构改进 | 第50-66页 |
·平面磨床结构特点 | 第50-51页 |
·磨床受力分析 | 第51-53页 |
·磨床各部件模型质量 | 第51-52页 |
·部件受力分析 | 第52-53页 |
·模型的简化及分析过程 | 第53-65页 |
·磨床部件有限元模型 | 第55-56页 |
·磨床部件分析界面及结构改进 | 第56-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拖板与立柱的优化 | 第66-79页 |
·ANSYS优化设计理论 | 第66-70页 |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70-71页 |
·拖板与立柱优化分析 | 第71-78页 |
·构建优化分析文件 | 第71-73页 |
·基于ANSYS的优化分析界面 | 第73-74页 |
·优化分析及结果 | 第74-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平面磨床静态测试与接触分析 | 第79-91页 |
·现场测试实验 | 第79-82页 |
·接触分析理论 | 第82-85页 |
·接触单元的选择 | 第82-84页 |
·摩擦问题和系数的选取 | 第84-85页 |
·基于ANSYS的接触分析界面及接触分析 | 第85-90页 |
·对比实验结果取得合理接触结构 | 第85-88页 |
·拖板与立柱结构不同分析结果比较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本文总结 | 第91-92页 |
·课题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