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鸭肠炎病毒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历史 | 第13页 |
·病原学 | 第13-15页 |
·流行病学 | 第15页 |
·DEV人工感染鸭体内分布规律 | 第15-16页 |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6-18页 |
·诊断 | 第18-19页 |
·疫苗研制 | 第19-20页 |
·α疱疹病毒gH与UL24蛋白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α疱疹病毒gH蛋白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α疱疹病毒UL24蛋白研究进展 | 第2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病毒与细胞 | 第24页 |
·鸡胚与实验动物 | 第24页 |
·载体 | 第24页 |
·生物学试剂 | 第24页 |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4页 |
·DEV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6-28页 |
·重组gH与UL24基因杆状病毒的构建 | 第28-31页 |
·gH蛋白细胞定位 | 第31-32页 |
·UL24蛋白细胞定位 | 第32-34页 |
3 结果 | 第34-44页 |
·DEV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34-35页 |
·重组质粒pMD18-T-gH1与gH2基因片段的鉴定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pMD18-T-gH1的鉴定 | 第35页 |
·gH2基因片段的鉴定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pMD18-T-UL24的鉴定 | 第36页 |
·重组DEV gH与UL24基因杆状病毒的构建 | 第36-39页 |
·重组质粒pBlue-gH的鉴定 | 第36-37页 |
·重组质粒pBlue-UL24的鉴定 | 第37页 |
·重组质粒pBlue-gH与pBlue-UL24的纯化 | 第37-38页 |
·昆虫细胞的转染及重组病毒筛选 | 第38页 |
·重组病毒的PCR检测 | 第38-39页 |
·gH蛋白细胞定位 | 第39-41页 |
·重组质粒pMD18-T-gH的鉴定 | 第39页 |
·重组质粒pcDNA-gH的鉴定 | 第39-40页 |
·重组质粒pcDNA-gH的纯化 | 第40页 |
·重组质粒pcDNA-gH瞬时表达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pcDNA-gH瞬时表达的RT-PCR检测 | 第41页 |
·UL24蛋白细胞定位 | 第41-44页 |
·PCR反应克隆UL24基因 | 第41页 |
·重组质粒pMD18-T-UL24的鉴定 | 第41-42页 |
·重组质粒pEGFP-UL24的鉴定 | 第42页 |
·重组质粒pEGFP-UL24的纯化 | 第42-43页 |
·重组质粒pEGFP-UL24瞬时表达的荧光检测 | 第43页 |
·重组质粒pEGFP-UL24瞬时表达的RT-PCR检测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8页 |
·gH基因分段克隆策略 | 第44页 |
·重组DEV gH与UL24基因杆状病毒的构建 | 第44-45页 |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44页 |
·重组DEV gH基因杆状病毒 | 第44-45页 |
·重组DEV UL24基因杆状病毒 | 第45页 |
·脂质体转染 | 第45-46页 |
·细胞 | 第45页 |
·血清 | 第45-46页 |
·DNA质量 | 第46页 |
·DEV gH蛋白细胞定位 | 第46-47页 |
·pcDNA3.1载体的选择 | 第46页 |
·DEV gH蛋白的细胞定位 | 第46-47页 |
·DEV UL24蛋白细胞定位 | 第47-48页 |
·pEGFP-C1载体的选择 | 第47页 |
·DEV UL24蛋白的细胞定位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