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生息银两制度初探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 ·选题目的与学术回顾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息银的用途 | 第15-29页 | 
| ·清代各朝生息银两制度概况 | 第15-17页 | 
| ·红白恩赏 | 第17-22页 | 
| ·军费 | 第22-25页 | 
| ·皇室开销 | 第25页 | 
| ·行政费用 | 第25-26页 | 
| ·办公经费 | 第25页 | 
| ·缉捕 | 第25-26页 | 
| ·公共事业 | 第26-29页 | 
| ·河工 | 第26页 | 
| ·学校经费 | 第26-27页 | 
| ·栈道与城垣修筑 | 第27页 | 
| ·赈灾豁免与贫民救济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生息方式 | 第29-41页 | 
| ·典当 | 第29-30页 | 
| ·皇当 | 第29-30页 | 
| ·官当 | 第30页 | 
| ·交商生息 | 第30-34页 | 
| ·还款方式与还款期限 | 第34-35页 | 
| ·积欠与弊端 | 第35-41页 | 
| 第四章 息银本金的投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第41-52页 | 
| ·生息本金的投放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 第41-45页 | 
| ·维持白银与制钱的比例 | 第45-47页 | 
| ·商人拖欠生息银本息的原因探究 | 第47-52页 | 
| 结语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