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1 引言 | 第14-25页 |
| ·国内外芍药品种现状 | 第14-16页 |
| ·芍药属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生殖生物学 | 第16页 |
| ·杂交育种 | 第16-18页 |
| ·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 ·亲和性判断指标 | 第18页 |
| ·亲和力大小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亲和性机理 | 第20-24页 |
|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胚不发育性 | 第20-21页 |
|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杂种胚不发育性的类型 | 第21-22页 |
| ·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胚不发育性的途径 | 第22-2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4-25页 |
|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5-32页 |
|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 ·材料 | 第26-27页 |
| ·杂交亲本 | 第26页 |
| ·杂交组合 | 第26-27页 |
| ·方法 | 第27-32页 |
| ·父本育性的观测 | 第27-30页 |
| ·花粉活力和萌发特性 | 第27-28页 |
| ·雄蕊发育进程 | 第28-30页 |
| ·授粉受精过程的荧光显微观察 | 第30-31页 |
| ·胚胎发育 | 第31页 |
| ·结实率统计 | 第31-3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 ·父本育性 | 第32-36页 |
| ·花粉活力和萌发特性 | 第32-33页 |
| ·花粉粒形态 | 第32页 |
| ·活力和萌发特性 | 第32-33页 |
| ·雄蕊发育进程 | 第33-36页 |
| ·花药壁的发育和结构 | 第33-34页 |
| ·花粉粒的发育和结构 | 第34-36页 |
| ·芍药花蕾的外部形态与雄配子体发育阶段对照 | 第36页 |
| ·授粉受精过程 | 第36-38页 |
| ·芍药雌蕊结构 | 第36-37页 |
| ·不同杂交组合的授粉受精过程 | 第37-38页 |
| ·‘紫凤羽’ב红盘托金’杂交母本柱头上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 | 第37页 |
| ·‘粉玉奴’柱头上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 | 第37页 |
| ·芍药与‘凤丹’种间杂交柱头上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 | 第37-38页 |
| ·胚胎发育过程 | 第38-40页 |
| ·正常胚的发育 | 第38-39页 |
| ·胚囊的发育 | 第38页 |
| ·胚胎的发育 | 第38-39页 |
| ·胚乳的发育 | 第39页 |
| ·败育胚的发育 | 第39页 |
| ·胚珠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 第39-40页 |
| ·正常胚发育 | 第39-40页 |
| ·败育胚发育 | 第40页 |
| ·结实率统计 | 第40-42页 |
| ·自然状态下结实率 | 第40页 |
| ·芍药种内杂交结实率 | 第40-41页 |
| ·‘紫凤羽’ב红盘托金’杂交结实率 | 第40页 |
| ·‘粉玉奴’ב红盘托金’杂交结实率 | 第40-41页 |
| ·芍药与牡丹种间杂交结实率 | 第41-42页 |
| 4 讨论 | 第42-45页 |
| ·杂交不亲和的机理 | 第42-43页 |
| ·‘粉玉奴’低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 第43-44页 |
| ·‘粉玉奴’花粉粒的二型性 | 第43-44页 |
| ·柱头和花柱中强烈的胼胝质反应 | 第44页 |
| ·胚胎的异解 | 第44页 |
| ·芍药结实率高低与品种的单重瓣性、人工辅助授粉与否的关系 | 第44-45页 |
| ·定向杂交和远缘杂交在芍药品种改良中的前景 | 第45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 附录 | 第53-54页 |
| 图版说明 | 第54-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81-82页 |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