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数字矿山概述 | 第8-11页 |
| ·数字矿山的概念 | 第8-9页 |
| ·数字矿山的构成 | 第9-11页 |
| ·3S及其在矿山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 ·GIS及其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 第13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18页 |
| ·安庆铜矿简介 | 第15-16页 |
| ·矿山数据的管理和现状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CAD软件二次开发方法探讨 | 第18-27页 |
| ·二次开发概述 | 第18-21页 |
| ·二次开发的概念 | 第18页 |
| ·二次开发的一般原则 | 第18-19页 |
| ·二次开发的基本过程 | 第19-20页 |
| ·二次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 第20-21页 |
| ·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 | 第21-24页 |
| ·利用AutoLISP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 第21页 |
| ·利用ADS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 第21-22页 |
| ·利用VisualLISP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 第22页 |
| ·利用VBA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 第22-23页 |
| ·利用ObjectARX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 第23-24页 |
| ·利用DotNET进行AutoCAD二次开发 | 第24页 |
| ·用VBA二次开发AutoCAD的优势与特点 | 第24-25页 |
| ·基于AutoCAD的用户命令的构造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第27-34页 |
| ·系统调查与分析 | 第27-28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8-31页 |
| ·开发工具 | 第28页 |
| ·运行环境 | 第28-29页 |
| ·数据库管理平台 | 第29页 |
| ·技术方案 | 第29-30页 |
| ·系统模块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31-34页 |
|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1页 |
| ·水文地质数据字典 | 第31-34页 |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4-64页 |
| ·绘制水文地质符号 | 第34-37页 |
| ·直接绘制 | 第34-36页 |
| ·用块加入方法绘制 | 第36-37页 |
| ·绘制水文地质图例 | 第37-41页 |
| ·程序自带的图例 | 第38-39页 |
| ·用户自定义的图例 | 第39-40页 |
| ·程序界面的集成 | 第40-41页 |
| ·绘制水位动态曲线图 | 第41-45页 |
| ·程序流程设计 | 第41-42页 |
| ·曲线图附注表格绘制 | 第42-43页 |
| ·动态曲线的绘制 | 第43页 |
| ·曲线绘制的实现 | 第43-45页 |
| ·绘制等水位线 | 第45-54页 |
| ·三角形格网剖分 | 第46-47页 |
| ·等值点的线性内插 | 第47页 |
| ·等值线追踪 | 第47-49页 |
| ·对绘制的等值线进行光滑 | 第49-51页 |
| ·等值线绘制效果 | 第51-54页 |
| ·水文地质数据的管理 | 第54-57页 |
| ·访问数据库的原则和方法 | 第54页 |
| ·功能的实现 | 第54-57页 |
| ·水文地质数据的报表 | 第57-61页 |
| ·报表实现的步骤与方法 | 第57-60页 |
| ·功能的实现 | 第60-61页 |
| ·系统所有功能及用户命令 | 第61-64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