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8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2 有机硫杀菌剂及福美双简介 | 第12-13页 |
3.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3-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8-36页 |
1 福美双的分析方法 | 第18-25页 |
·二硫化碳法及黄原酸盐法 | 第18页 |
·薄层层析法(Columnand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 | 第18-19页 |
·分光光度分析法 | 第19-21页 |
·色谱法 | 第21-23页 |
·液相色谱法 | 第21-22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检测器 | 第21页 |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 | 第21页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安培检测器 | 第21页 |
·相高效液相色谱-安培检测器 | 第21-22页 |
·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 | 第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测定 | 第22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22-23页 |
·气相色谱 | 第22-23页 |
·气相色谱-质谱(GC-MS) | 第23页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 第23页 |
·胶束毛细管电泳法(MEKC) | 第23页 |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3-24页 |
·电化学方法 | 第24-25页 |
·吸附积累的阴极溶出伏安法 | 第24页 |
·微分脉冲极谱法 | 第24页 |
·脉冲极谱法 | 第24-25页 |
·其它电化学分析法 | 第25页 |
2 福美双与Cu(Ⅱ)配合物的检测 | 第25-27页 |
·分光光度法 | 第2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单扫描极谱方法 | 第26页 |
·循环伏安法 | 第26-27页 |
3 固相萃取 | 第27-30页 |
·SPE技术的类型 | 第27页 |
·SPE的技术原理 | 第27-28页 |
·SPE技术的步骤 | 第28页 |
·SPE洗脱机理 | 第28页 |
·SPE的特点与优点 | 第28-29页 |
·SPE技术在福美双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二章 福美双极谱催化波的检测方法 | 第36-44页 |
1 引言 | 第3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试剂 | 第36-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波形 | 第37-38页 |
·底液的选择 | 第38-39页 |
·缓冲液pH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39页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39-40页 |
·K_2S_2O_8浓度的影响 | 第40页 |
·体系稳定性及重复性 | 第40-41页 |
·工作曲线、检出限 | 第41页 |
·干扰试验 | 第41页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测定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福美双-Cu~(2+)配合物的极谱催化波的研究 | 第44-60页 |
1 引述 | 第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4-45页 |
·试剂 | 第44-45页 |
·仪器 | 第45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底液的选择 | 第46-47页 |
·缓冲液pH及其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48页 |
·K_2S_2O_8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扫描速度的影响 | 第49页 |
·金属离子的选择与Cu~(2+)浓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金属离子的选择 | 第49-50页 |
·Cu(2+)浓度的影响 | 第50页 |
·体系稳定性及重复性 | 第50-51页 |
·样品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51-53页 |
·提取液的选择 | 第51页 |
·淋洗液的选择 | 第51-52页 |
·洗脱剂的选择 | 第52-53页 |
·洗脱剂流速的选择 | 第53页 |
·洗脱剂用量的选择 | 第53页 |
·样品浓度和容量的确定 | 第53页 |
·工作曲线、检出限 | 第53页 |
·共存离子和农药的影响 | 第53-54页 |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测定 | 第54-55页 |
·不用SPE方法处理样品的回收率 | 第54页 |
·使用SPE方法处理样品的回收率 | 第54-55页 |
4 机理讨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全文结论 | 第60-62页 |
设想 | 第62-64页 |
1 电化学分析手段进一步研究农药作用机理 | 第62页 |
2 农药残留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设想 | 第62页 |
3 运用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进行农药残留快速分析的研究设想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