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串联补偿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 第9-10页 |
·串联电容补偿的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牵引网电压损失与串联电容补偿原理 | 第13-20页 |
·牵引供电系统的构成 | 第13-14页 |
·牵引网的电压损失及其影响 | 第14-15页 |
·串联电容补偿原理 | 第15-17页 |
·串联电容补偿原理 | 第15-17页 |
·电容补偿度 | 第17页 |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容量的选择 | 第17-20页 |
第3章 串补装置的电气设计 | 第20-27页 |
·牵引变电所串补装置的电气设计 | 第20-24页 |
·串联电容器组的设计 | 第20-22页 |
·串补装置主接线的设计 | 第22-24页 |
·区间串补装置的电气设计 | 第24-27页 |
第4章 串补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51页 |
·串补自控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 | 第27-29页 |
·控制柜的设计 | 第29-34页 |
·控制柜控制原理 | 第29-31页 |
·控制柜布局与接线 | 第31-33页 |
·控制柜的电源设计 | 第33-34页 |
·下方监控单元硬件设计 | 第34-37页 |
·下方监控单元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37-45页 |
·编程软件介绍 | 第37-38页 |
·控制程序流程图 | 第38-39页 |
·主程序(MAIN) | 第39-40页 |
·信号处理子程序(XHCL) | 第40-42页 |
·控制输出子程序(KZSC) | 第42-45页 |
·上位机的设计 | 第45-47页 |
·上位机监控软件的介绍 | 第45-46页 |
·上位机的设计 | 第46-47页 |
·自控系统通信的设计 | 第47-51页 |
·自控系统网络通信方式 | 第47-48页 |
·上位机通信的设计 | 第48-49页 |
·下方监控单元通信的设计 | 第49-51页 |
第5章 串补装置对牵引网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对策 | 第51-56页 |
·常规牵引网距离保护的原理 | 第51-52页 |
·串补装置对牵引网距离保护的影响 | 第52-53页 |
·采取的措施 | 第53-56页 |
第6章 现场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56-62页 |
·串补装置电压补偿试验 | 第56-61页 |
·试验数据采集 | 第56-61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1页 |
·串补装置的运行结果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