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植被冠层的多尺度计算机模拟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图表目录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3-16页
   ·研究意义第13-15页
   ·研究目的第15-16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6-21页
   ·研究综述第16-20页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0-21页
 第三节 论文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第22页
 第五节 论文结构第22-24页
 论文章节框图第24页
 参考文献第24-27页
第二章 模型方法和数据处理第27-45页
 第一节 植被三维真实结构模拟-L-system第28-33页
   ·L-system 的基本概念第29页
   ·L-system 的作图原理第29-30页
   ·基于空间L 系统的龟形图法第30-31页
   ·扩展L-system(ELSYS)与三维结构场景的生成第31-32页
   ·遥感像元三维植被场景模拟的特点第32-33页
 第二节 辐射度方法原理第33-36页
   ·辐射度方法第33-36页
   ·辐射度方法与辐射传输方法的异同第36页
 第三节 数据采集和处理第36-42页
   ·样区的选择标准与方案第37-38页
   ·数据采集和处理第38-42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第三章 农作物冠层二向反射特性的计算机模拟及其验证第45-71页
 第一节 农作物真实场景的模拟及其二向反射特性分析第45-50页
   ·场景真实结构的模拟第45-46页
   ·计算冠层BRF 所需模拟场景的最小单元第46-48页
   ·冬小麦冠层二向反射特性的模拟第48-50页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结果验证第50-60页
   ·与实测冠层BRF 数据比较第50-55页
   ·与ProSAIL 模型模拟光谱及实测光谱比较第55-56页
   ·与MISR 数据的比较第56-60页
 第三节 茎组分对冬小麦冠层二向反射特性的影响第60-68页
   ·茎组分对冠层二向反射特性的影响第60-66页
   ·茎组分影响的日变化第66-6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第四章 像元尺度林地冠层二向反射特性的模拟第71-110页
 第一节 林地冠层二向反射特性模拟尺度扩展的思想第71-73页
 第二节 小尺度阔叶树场景的模拟第73-77页
   ·阔叶林场景的模拟方法第74页
   ·场景模拟的控制参数第74-75页
   ·阔叶林场景二向性反射的计算及其分析第75-77页
 第三节 阔叶树场景冠层模拟分析第77-87页
   ·最小模拟单元场景的确定第77-79页
   ·不同LAI 下的杨树冠层的模拟BRF 比较分析第79-83页
   ·杨树与灌木混合场景的模拟第83-87页
 第四节 像元尺度阔叶林地模拟第87-107页
   ·椭球体树冠承照面的模拟第88-90页
   ·间隙率的概念第90-92页
   ·椭球体面光学特性赋值第92-101页
   ·与GOMS 模型比较第101-103页
   ·与MISR BRF 比较第103-107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第五章 模型模拟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10-135页
 第一节 植被冠层方向反射率特征分析第110-111页
 第二节 场景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111-132页
   ·植被冠层空间分布的敏感性分析第112-117页
   ·太阳位置的敏感性分析第117-121页
   ·下垫面的敏感性分析第121-132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38页
 第一节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35-136页
   ·结论第135-136页
   ·论文成果及创新点第136页
 第二节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第136-138页
   ·论文中的不足第136-137页
   ·展望第137-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04年欧洲杯足球赛由守转攻后进攻主要特征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CWM的ETL设计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