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项目群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项目群管理定义及分类 | 第12-13页 |
·项目群管理通用模型 | 第13-14页 |
·制造企业项目群的重点 | 第14-15页 |
·系统动力学及其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制造企业项目化特征与项目群管理 | 第18-29页 |
·制造企业的项目化特征 | 第18-20页 |
·传统生产项目网络 | 第18-19页 |
·制造企业的项目化特征 | 第19-20页 |
·制造企业项目管理 | 第20-22页 |
·制造企业的项目管理优势 | 第20页 |
·制造企业的项目管理与管理组件 | 第20-21页 |
·制造企业项目的分类 | 第21-22页 |
·项目群管理简介 | 第22-29页 |
·项目群和项目群管理的定义 | 第22-25页 |
·项目群的分类与生命周期 | 第25-27页 |
·项目群管理的核心及优势 | 第27-28页 |
·项目群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关系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项目管理领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29-40页 |
·系统动力学基础 | 第29-31页 |
·系统动力学的起源与发展 | 第29-30页 |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变量及构建 | 第30-31页 |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 | 第31-34页 |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 | 第31-33页 |
·系统动力学在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 | 第33-34页 |
·项目动力学模型结构 | 第34-40页 |
·项目管理基本结构 | 第34-35页 |
·返工循环 | 第35-37页 |
·寻的结构 | 第37-38页 |
·撞击效应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制造企业项目群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40-59页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项目群管理流程 | 第40-42页 |
·系统动力模型与企业项目化管理流程 | 第40-41页 |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 第41-42页 |
·制造企业项目群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框架 | 第42-52页 |
·制造项目群建模的目标 | 第42-43页 |
·确定系统边界 | 第43-45页 |
·系统结构分析 | 第45-52页 |
·项目群质量与进度子系统 | 第45-48页 |
·项目群资源子系统 | 第48-50页 |
·制造企业战略知识子系统 | 第50-51页 |
·项目群财务与绩效子系统 | 第51-52页 |
·制造企业项目群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实现 | 第52-59页 |
·项目群质量与进度子系统 | 第52-54页 |
·项目群资源子系统 | 第54-56页 |
·制造企业战略知识子系统 | 第56-57页 |
·项目群财务与绩效子系统 | 第57-59页 |
第五章 C 公司制造项目群管理动力模型仿真分析 | 第59-75页 |
·C 公司制造项目群背景及模型假设 | 第59-61页 |
·制造企业项目群背景介绍 | 第59-60页 |
·模型基本模拟的假设 | 第60-61页 |
·模型的参数估计与有效性检验 | 第61-63页 |
·模型中的参数确定 | 第61-62页 |
·仿真工具介绍及真实性检验 | 第62-63页 |
·模型运行及结果分析 | 第63-69页 |
·项目进度及项目质量 | 第63-65页 |
·资源子系统主要运行结果 | 第65-68页 |
·项目群战略与项目群能力子系统 | 第68页 |
·项目群财务与绩效子系统主要运行结果 | 第68-69页 |
·基于仿真结果的C 公司项目群管理决策及建议 | 第69-75页 |
·约束理论帮助系统提升 | 第69-70页 |
·基于仿真数据识别瓶颈资源 | 第70-73页 |
·基于仿真的改进方案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件一 模型代码 | 第83-87页 |
附件二 随机数仿真结果 | 第87-88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