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诱导子对水母雪莲次生代谢的影响及雪莲查耳酮合成酶基因克隆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缩写词第11-12页
前言第12-30页
 第一节 植物次生代谢第12-24页
  1 植物次生代谢研究状况第12-24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第12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获得途径第12-13页
   ·细胞工程的优缺点第13页
   ·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第13-24页
 第二节 雪莲研究第24-30页
  1 雪莲简介第24页
  2 雪莲的药理第24页
  3 雪莲的化学成分研究第24-26页
   ·黄酮类第24-25页
   ·倍半萜内酯及内酯苷类第25页
   ·香豆精和木质素类第25页
   ·甾体和生物碱类第25-26页
   ·糖类及其它化合物第26页
   ·水母雪莲培养物的成分第26页
  4 雪莲目前研究进展第26-28页
   ·培养雪莲药理研究第26-27页
   ·雪莲大规模再生植株培养第27页
   ·雪莲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7-28页
  5 本实验室在提高水母雪莲细胞黄酮产量方面所做的研究第28-30页
第二章 诱导子对水母雪莲培养物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影响第30-52页
 第一节 引言第30-32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32-40页
  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仪器设备、试剂耗材及其他材料第32-33页
  2 实验方法第33-40页
   ·诱导子的准备第33页
   ·不同添加浓度的SA 对水母雪莲细胞和毛状根系生长、黄酮及紫丁香甙合成影响第33页
   ·不同添加时间的SA 对水母雪莲细胞和毛状根系生长、黄酮及紫丁香甙合成影响第33-34页
   ·不同添加浓度的YE 对水母雪莲细胞和毛状根系生长、黄酮及紫丁香甙合成影响第34页
   ·不同添加时间的YE 对水母雪莲细胞和毛状根系生长、黄酮及紫丁香甙合成影响第34页
   ·测定分析第34-35页
   ·查耳酮合成酶和查耳酮异构酶基因RT-PCR 分析第35-38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第38-40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52页
  1 水母雪莲培养物与野生植株黄酮和紫丁香甙含量对比第40页
  2 细胞系第40-43页
   ·SA 诱导效应第40-42页
   ·YE 诱导效应第42-43页
  3 水母雪莲毛状根系第43-45页
   ·SA 诱导效应第43-44页
   ·YE 诱导效应第44-45页
  4 SA 和YE 对水母雪莲悬浮细胞系和毛状根诱导效果的比较第45-46页
  5 SA 诱导下CHS、CHI 基因表达量、PAL 酶活性与黄酮含量的关系第46-49页
  6 讨论第49-51页
  7 小结第51页
  8 下一步工作第51-52页
第三章 水母雪莲查耳酮合成酶基因(Sm CHS)的克隆第52-75页
 第一节 引言第52-54页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第54-63页
  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4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菌种与质粒第54页
   ·主要试剂第54页
  2 实验方法第54-63页
   ·引物设计第54-55页
   ·RT-PCR 扩增获得SmCHS 上游片断第55-56页
   ·RT-PCR 获得SmCHS 全长cDNA第56页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制备及转化第56-57页
   ·转化子的鉴定第57页
   ·测序分析第57页
   ·SmCHS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57-61页
   ·三亲交配转化第61页
   ·Floral Dip 法转拟南芥突变体第61-63页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5页
  1 水母雪莲查耳酮合成酶CHS(Chalcone synthase)基因的克隆第63-70页
   ·RT-PCR 获得SmCHS 上游基因片断第63页
   ·RT-PCR 获得SmCHS 全长cDNA第63-64页
   ·SmCHS cDNA 基因结构序列分析第64-66页
   ·SmCHS 推测蛋白序列分析第66-70页
  2 水母雪莲查耳酮合成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0-72页
   ·SmCHS 表达载体pBICHS 构建程序第70-71页
   ·表达载体的分子鉴定第71-72页
  3 Froral Dip 法转拟南芥突变体第72-73页
  4 小结第73页
  5 下一步工作第73-75页
总结与展望第75-78页
参考文献第78-87页
附录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代乳粉中添加大豆蛋白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盐角草体外再生体系(Salicornia europaea L.)及floral-dip转化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