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7-20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2 电信业的范围界定及中国电信企业动态环境演化路径综述 | 第23-33页 |
·电信业和电信企业的范围界定 | 第23-24页 |
·电信的概念及产生 | 第23页 |
·电信业的分类 | 第23-24页 |
·电信业的特性 | 第24-26页 |
·技术特性 | 第24页 |
·规模经济性 | 第24-25页 |
·规制下的竞争性 | 第25-26页 |
·中国电信企业环境的动态演化路径 | 第26-31页 |
·政府管制环境的演化路径 | 第26-27页 |
·投资环境的演化路径 | 第27-29页 |
·技术环境的演化路径 | 第29页 |
·市场环境的演化路径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 第33-47页 |
·企业经济主体的理论研究 | 第33-34页 |
·竞争作用力的观点 | 第33-34页 |
·企业生态学观点 | 第34页 |
·企业与经济主体关系形成动机的理论综述 | 第34-35页 |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演进 | 第34-35页 |
·企业能力、知识对组织间协调关系的影响 | 第35页 |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与核心能力理论综述 | 第35-38页 |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第35-36页 |
·国内外资源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36页 |
·企业能力理论形成 | 第36-37页 |
·国内外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 第37-38页 |
·动态环境对资源、核心能力影响的理论综述 | 第38-39页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来源及研究视角 | 第38页 |
·组织设计适应性 | 第38-39页 |
·动态能力理论 | 第39页 |
·国内外电信企业研究现状 | 第39-42页 |
·政府电信规制方面的研究 | 第39-40页 |
·电信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 | 第40页 |
·电信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 | 第40页 |
·中国电信业体制改革的研究 | 第40-41页 |
·中国电信企业资源、核心能力及竞争优势战略方面的研究 | 第41-4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42-43页 |
·动态关系下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形成与提升整合研究框架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关系构建的研究 | 第47-73页 |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关系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案例研究范式及分析方法 | 第49-52页 |
·研究范式的选择 | 第49-50页 |
·资料的收集 | 第50-52页 |
·中国联通与经济主体关系形成与演变的案例介绍 | 第52-58页 |
·案例内容 | 第52-58页 |
·案例分析 | 第58-67页 |
·电信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构建 | 第58-59页 |
·电信企业与所有者关系的构建 | 第59-61页 |
·电信企业与顾客学习参与关系的构建 | 第61-62页 |
·电信企业与供应者创新与供应行为匹配关系的构建 | 第62-64页 |
·互补产品产业战略模式的构建 | 第64页 |
·电信企业与合作者战略联盟关系的构建 | 第64-65页 |
·电信企业与竞争者和替代者多点竞争博弈关系的构建 | 第65-67页 |
·案例研究结论 | 第67-71页 |
·电信企业的八个经济主体的确立 | 第67-68页 |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作用力关系特征 | 第68-69页 |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关系分析维度及组成要素 | 第69-70页 |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关系组成要素分析模型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5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动态关系的研究 | 第73-89页 |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动态关系的路径分析 | 第73-82页 |
·电信企业与政府动态关系路径 | 第73-74页 |
·电信企业与所有者动态关系路径 | 第74-75页 |
·电信企业与顾客动态关系路径 | 第75-77页 |
·电信企业与供应者的动态关系路径 | 第77-79页 |
·电信企业与互补者的动态关系路径 | 第79-80页 |
·电信企业与合作者的动态关系路径 | 第80-81页 |
·竞争者及替代者动态关系路径 | 第81-82页 |
·电信企业与经济主体动态关系路径网模型的构建 | 第82-86页 |
·动态关系路径特征 | 第82-85页 |
·动态关系的递推作用 | 第85-86页 |
·电信企业动态关系指标分类与初步识别 | 第86-88页 |
·指标分类及原则 | 第86页 |
·电信企业动态关系指标体系初步识别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动态关系下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形成的研究 | 第89-121页 |
·动态关系下电信企业机会和威胁与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形成逻辑 | 第89-92页 |
·电信企业的机会与资源及核心能力优势的形成逻辑 | 第89-90页 |
·电信企业的威胁与资源及核心能力形成逻辑 | 第90-92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互动关系模式研究 | 第92-94页 |
·动态关系下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演化机制 | 第94-98页 |
·意识反应模式的建立 | 第94-95页 |
·动态关系下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形成演进过程 | 第95-98页 |
·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初步识别 | 第98-105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分类的界定 | 第98-101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综述 | 第101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识别原则 | 第101-102页 |
·资源、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初步识别 | 第102-105页 |
·电信企业动态关系与资源及核心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105-117页 |
·问卷设计说明和指标初步评价及修订 | 第105-106页 |
·问卷调查对象和抽样设计 | 第106-107页 |
·信度、效度检验及因子分析 | 第107-112页 |
·动态关系与资源、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 | 第112-117页 |
·实证研究结论及现实启示 | 第117-119页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117-118页 |
·结合实证研究的现实启示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7 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机理的研究 | 第121-142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的外部作用机理 | 第121-122页 |
·知识结构的分析维度 | 第121-122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的内部作用机理 | 第122-125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知识本质 | 第122-123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的内部机理 | 第123-125页 |
·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机理分析模型 | 第125页 |
·中国联通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过程的案例介绍 | 第125-130页 |
·背景 | 第126页 |
·CDMA 新标准的制定与技术方案的解决 | 第126-127页 |
·多层营销模式的建立 | 第127-128页 |
·竞争互动的加剧 | 第128-130页 |
·新型企业文化的构建及产业价值链的形成 | 第130页 |
·案例分析 | 第130-138页 |
·战略组织资源与战略管理整合能力的提升机理分析 | 第130-132页 |
·技术资源和技术整合能力提升机理分析 | 第132-134页 |
·营销资源与市场整合能力的提升机理分析 | 第134-135页 |
·关系资源与外联整合能力的提升机理分析 | 第135-138页 |
·案例研究结论 | 第138-141页 |
·企业内部知识循环的动力:知识的同形创造与异形创造 | 第138-139页 |
·知识转移对动态关系的作用维度 | 第139-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8 本文研究启示 | 第142-149页 |
·中国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 第142-144页 |
·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2页 |
·与竞争者和替代者的有效竞争格局未最终形成 | 第142-143页 |
·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整合方面还需要快速成长 | 第143-144页 |
·中国电信企业提升资源与核心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 第144-148页 |
·实施我国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提升的全过程战略管理 | 第144页 |
·政府协调下的电信业有效竞争 | 第144-145页 |
·关系资源的整合 | 第145-146页 |
·实现核心能力的动态组合 | 第146-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9 主要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9-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49-151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51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1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1-162页 |
附录2 问卷调查 | 第162-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