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与应用探讨
| 独创声明 | 第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2 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17-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19页 |
| ·马铃薯试验材料的来源 | 第17页 |
| ·马铃薯块茎的基础物理力学特性指标 | 第17-19页 |
| ·试验设备与试验装置 | 第19-25页 |
| ·试验装置简介 | 第19-20页 |
| ·试验仪器 | 第20-22页 |
| ·数据的采集系统的配置 | 第22-25页 |
| ·动态试验数据的消噪处理 | 第25-28页 |
| ·选择小波分析进行信号的消噪 | 第25页 |
| ·小波变换简介 | 第25-26页 |
| ·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进行去噪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3.马铃薯圆柱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29-50页 |
| ·果蔬物料动特性分析的正弦交变应力应变方法原理 | 第29-33页 |
| ·动柔度 | 第29-30页 |
| ·动模量 | 第30-31页 |
| ·动特性的复数表示法 | 第31页 |
| ·动特性参数的提取 | 第31-33页 |
| ·马铃薯试样的动态力学试验 | 第33页 |
| ·试验因素、水平的选定 | 第33页 |
| ·试验过程 | 第33页 |
| ·马铃薯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的试验结果 | 第33-39页 |
| ·马铃薯试样的动态力学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 ·绝对动模量的分析 | 第39-43页 |
| ·损失角的分析 | 第43-45页 |
| ·幅频响应 | 第45-47页 |
| ·惯性与测试系统固有频率对动特性参数影响的讨论 | 第47-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4 完整马铃薯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 | 第50-57页 |
| ·Hertz理论简介 | 第50-53页 |
| ·Hertz接触理论 | 第50-51页 |
| ·完整马铃薯的动态平板两点挤压方程 | 第51-52页 |
| ·由图像分析获得马铃薯挤压接触处主曲率半径 | 第52-53页 |
| ·完整马铃薯动态挤压试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 ·马铃薯完整试样的幅频特性和固有频率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5 整体马铃薯敲击激励时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57-65页 |
| ·马铃薯块茎敲击模态的理论分析 | 第57-60页 |
| ·系统线性检验 | 第57页 |
| ·敲击激励方法 | 第57-60页 |
| ·马铃薯敲击试验及其模态分析 | 第60-62页 |
| ·试验装置的配置 | 第60-61页 |
| ·马铃薯敲击试验响应的频谱曲线及敲击模型 | 第61-62页 |
| ·马铃薯主响应频率与几种影响因素的关系 | 第62-64页 |
| ·敲击响应主频率与坚硬度之间的关系 | 第62-63页 |
| ·撞击主响应频率与马铃薯质量之间的关系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6 马铃薯动态力学特性参数的应用探讨 | 第65-76页 |
| ·基于马铃薯动特性差异的品种识别 | 第65-69页 |
| ·不同品种马铃薯动态力学特性的比较 | 第65-66页 |
|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66-68页 |
| ·马铃薯品种识别的BP网络设计及应用 | 第68-69页 |
| ·由马铃薯块茎的动弹性模量预测淀粉的含量 | 第69-71页 |
| ·马铃薯淀粉的性质 | 第69页 |
| ·马铃薯块茎的绝对动模量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 | 第69-71页 |
| ·对马铃薯内部空心识别的应用探讨 | 第71-75页 |
| ·空心马铃薯试样的制备 | 第71-72页 |
| ·实心与空心马铃薯试样的撞击试验及其响应频谱曲线 | 第72-73页 |
| ·识别实心与空心马铃薯块茎的特征量的选择 | 第73-74页 |
| ·对实心与空心马铃薯的分类方法的探讨 | 第74-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7 结论与研究特色及不足之处 | 第76-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