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的产业战略定位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页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1-18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11-16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16-18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第18页
     ·研究目的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8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20页
第2章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0-25页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性第20-22页
     ·是新一轮区域分工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客观需要第20页
     ·是弥补安徽经济的内源性动力不足和经济开放度低的客观要求第20-21页
     ·是区域类型的经济发展关系的客观要求第21-22页
     ·是避免安徽遭遇经济发展边缘化风险的要求第22页
     ·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第22页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可行性第22-25页
     ·安徽与长三角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第22-23页
     ·安徽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第23页
     ·安徽与长三角有着深厚的现实合作基础第23-24页
     ·安徽与长三角在经济发展上互补性很强第24页
     ·有利于长三角地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第24页
     ·长三角地区正从“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阶段转变第24-25页
第3章 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第25-39页
   ·三次产业结构对比分析第25-28页
     ·有关钱纳里标准模式和李长明标准第25-26页
     ·三次产业结构总体对比分析第26-27页
     ·安徽与江苏、浙江、上海四省市的产业结构效益比较第27-28页
   ·第一产业结构对比分析第28-29页
     ·内部结构构成分析第28-29页
     ·主要农产品情况比较分析第29页
   ·工业内部结构对比分析第29-37页
     ·轻重工业结构对比第29-30页
     ·工业内部主要制造业部门的对比分析第30-31页
     ·对安徽主要优势产业部门的分析第31-32页
     ·安徽与长三角省市在产业结构方面的互补性优势分析第32-34页
     ·安徽主要制造业部门竞争力状况分析第34-37页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对比分析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的产业战略定位第39-45页
   ·产业功能定位第39-40页
   ·产业重点定位第40-41页
   ·产业梯度定位第41-45页
     ·安徽区域产业梯度的比较分析第41-43页
     ·安徽的产业空间梯度定位第43-45页
第5章 实现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中产业战略定位的对策建议第45-53页
   ·加强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之间的产业合作第45-50页
     ·当前制约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合作的主要因素第45页
     ·加强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合作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第45-48页
     ·加强安徽与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合作的政府策略第48-50页
   ·加强安徽自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50-53页
     ·安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第50页
     ·安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案第50-51页
     ·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第51-53页
第6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3-55页
   ·结论第53-54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自然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研究
下一篇:益阳市财政能力建设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