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插图索引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项目情况介绍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意义第13-14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地震属性的提取与优化第15-22页
   ·地震属性基本概念第15页
   ·地震属性的分类第15-17页
     ·按物理和几何属性分第16页
     ·按提取方式和应用领域分第16页
     ·一种新的属性分类第16-17页
   ·地震属性的提取技术第17-18页
     ·基于剖面的地震属性提取第17-18页
     ·沿层地震属性的提取第18页
     ·层间吸收地震属性的提取第18页
   ·一种新的地震属性提取第18-20页
     ·瞬时类属性第18-20页
   ·地震属性优化方法介绍第20-21页
     ·基于增 L减 R的地震属性选择法第20-21页
     ·基于 K-L变换的地震属性压缩法第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地震属性的分析第22-34页
   ·有监督模式识别原理第22-26页
     ·Fisher线性判别法第22-23页
     ·K近邻法(K-NN: 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第23页
     ·Fisher法与 K近邻法的比较第23-26页
   ·SOM算法第26-32页
     ·SOM网络的基本原理第26-27页
     ·SOM网络算法第27-29页
     ·SOM神经网络的特点第29页
     ·特征图的研究与分析方法的改进第29-31页
     ·SOM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存在的一个问题第31-32页
   ·无监督模式识别原理第32页
   ·BP算法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第34-43页
   ·基于用例的系统需求分析方法第34页
   ·统一建模语言(UML)第34-35页
   ·基于用例的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第35-39页
   ·用户界面原型的实现第39-41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工作流程研究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5章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第43-53页
   ·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概述第43-45页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设计思想概述第43-44页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MVC介绍第44-45页
   ·一体化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介绍第45-46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设计第46-52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数据设计第46-47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框架设计第47-50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其它功能的分析和设计第50-52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的实现第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主要功能展示第53-62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介绍第53-61页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主界面第53-54页
     ·状态参数保存与打开功能第54-55页
     ·建立点样本集第55-56页
     ·建立属性集第56页
     ·提取属性第56-57页
     ·属性优化第57-58页
     ·属性显示功能介绍第58-60页
     ·属性分析功能介绍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8-69页
附录B 地震属性分析系统术语表第69-70页
附录C 属性及其分类介绍第70-72页
附录D 属性分析系统软件需求说明书目录第72-73页
附录E 属性分析系统设计说明书目录第73-74页
附录F 属性分析系统主要功能效果图第74-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雷达及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C60高流态泵送砼压力泌水及其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