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生态旅游的迅速崛起,湿地生态旅游成为热点 | 第11页 |
·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成为江苏省开发的重点旅游项目 | 第11页 |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日益紧密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论文的框架及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涵义 | 第16-17页 |
·旅游社区的概念 | 第17页 |
·社区参与旅游的概念 | 第17-18页 |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 | 第18-23页 |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内容及层次研究 | 第18-20页 |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方法研究 | 第20-21页 |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探讨 | 第21-22页 |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实证研究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8页 |
·社区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比较匮乏,系统性不够 | 第23页 |
·对社区参与和旅游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 第23页 |
·对于旅游对目的地影响及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 | 第23-28页 |
第三章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8-37页 |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 | 第28-32页 |
·可持续发展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 第28页 |
·利益主体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 第28-29页 |
·社会交换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 第29-30页 |
·社会表象理论与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 | 第30-32页 |
·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 | 第32-36页 |
·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作用机制 | 第32-34页 |
·社区参与的参与模式 | 第34页 |
·社区参与的内容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情况分析 | 第37-52页 |
·盐城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 第37-40页 |
·盐城生态旅游总体状况分析 | 第37-38页 |
·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征及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 第38-39页 |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特征及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 第39-40页 |
·盐城海滨湿地社区的界定及社区参与现状分析 | 第40-51页 |
·盐城海滨湿地社区的界定、研究区社区范围的界定 | 第40-41页 |
·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 第41-43页 |
·社区参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 第43-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社区公众旅游感知差异研究 | 第52-69页 |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 第52-54页 |
·社区公众旅游感知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52-54页 |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 第54页 |
·社区对旅游影响认知分析 | 第54-56页 |
·社区公众类型划分及其旅游感知差异分析 | 第56-62页 |
·调查样本分析 | 第56页 |
·居民旅游感知分析结果 | 第56-59页 |
·社区居民旅游感知的聚类分析 | 第59-62页 |
·社区感知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7页 |
·社区感知差异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 第62-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参与模式与机制研究 | 第69-92页 |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社区参与阶段研究 | 第69-72页 |
·原始参与阶段 | 第70页 |
·低级参与阶段 | 第70页 |
·积极参与层次 | 第70-71页 |
·一体化参与阶段 | 第71-72页 |
·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主要模式的构建 | 第72-84页 |
·进入性环境模式 | 第72-73页 |
·商业经营模式 | 第73-75页 |
·社会文化展现模式 | 第75-76页 |
·管理模式 | 第76-77页 |
·环境保护模式 | 第77-80页 |
·参与规划决策模式 | 第80-84页 |
·构建社区参与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机制 | 第84-90页 |
·机制框架 | 第84-85页 |
·参与引导机制 | 第85-86页 |
·构建有效的社区参与利益保障机制 | 第86-88页 |
·咨询机制 | 第88页 |
·监控机制 | 第88-89页 |
·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评估、反馈机制 | 第89-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3页 |
·展望 | 第93-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