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3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职业教育 | 第13-14页 |
(二)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第17-23页 |
一、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的提出 | 第17-19页 |
(一) 历史背景 | 第17-18页 |
(二) 思想背景 | 第18-19页 |
二、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 | 第19-23页 |
(一) 开始阶段 | 第19-20页 |
(二) 推广阶段 | 第20页 |
(三) 深化阶段 | 第20-23页 |
第三部分 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评价 | 第23-36页 |
一、陶行知职业教育的基本观点 | 第23-30页 |
(一) 职业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 第23-24页 |
(二)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24-25页 |
(三) 职业教育的方法 | 第25-26页 |
(四) 职业教育的课程 | 第26-27页 |
(五) 职业教育的师资 | 第27-29页 |
(六) 职业教育的学生 | 第29页 |
(七) 职业教育的条件、设备 | 第29-30页 |
二、评价 | 第30-36页 |
第四部分 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 第36-59页 |
一、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状况 | 第36-46页 |
(一) 取得的成绩 | 第36-37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7-46页 |
二、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 第46-59页 |
(一) 扩大招生人数,严把学生素质关 | 第46-48页 |
(二) 指导学生科学的选择专业 | 第48-50页 |
(三) 合理设置课程 | 第50-52页 |
(四) 加强师资建设 | 第52-55页 |
(五) 优化教材开发 | 第55-58页 |
(六) 完善教学设备 | 第58-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注 释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