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动物及微生物产生的抗菌肽 | 第10-13页 |
| ·昆虫中的抗菌肽 | 第10-11页 |
| ·脊椎动物中的抗菌肽 | 第11-12页 |
| ·微生物产生的抗菌肽 | 第12-13页 |
| ·植物产生的抗菌肽及其作用机理 | 第13-20页 |
| ·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抗菌肽及其作用机制 | 第13-15页 |
| ·作用于微生物质膜的抗菌肽及其抗菌机制 | 第15-19页 |
| ·作用于微生物胞内受体的植物抗菌肽及其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抗菌肽的应用及其研究展望 | 第20-22页 |
| ·抗菌肽在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抗菌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抗菌肽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22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 2 美国红梣果实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 第24-33页 |
| ·材料 | 第24-25页 |
| ·方法及步骤 | 第25-27页 |
| ·抗菌肽粗提液的制备 | 第25页 |
| ·管碟法检测样品的抗菌活性 | 第25页 |
| ·样品的Sephadex G-15 凝胶过滤层析 | 第25-26页 |
| ·样品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制备 | 第26-27页 |
| ·抗菌肽的初步鉴定——LC/ESI-MS 质谱测定 | 第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 ·抗菌肽粗提液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的检测 | 第27页 |
| ·样品的凝胶过滤层析 | 第27-30页 |
| ·样品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及制备 | 第30-31页 |
| ·抗菌肽的初步鉴定——LC/ESI-MS 质谱测定 | 第31-33页 |
| 3 美国红梣果实中抗菌肽的抗菌作用研究 | 第33-47页 |
| ·材料 | 第33-34页 |
| ·方法及步骤 | 第34-36页 |
| ·抗菌肽抗菌谱的测定 | 第34页 |
| ·梯度稀释对抗菌肽抑菌能力的影响 | 第34页 |
| ·温度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加热时间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不同浓缩方式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反复冻融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不同pH 处理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抗菌肽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 ·抗菌肽对细菌形态结构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36页 |
| ·抗菌肽对真菌菌丝形态结构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 ·抗菌肽抗菌谱的测定 | 第36-38页 |
| ·梯度稀释对抗菌肽抑菌能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温度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加热时间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浓缩方式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反复冻融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不同pH 处理对抗菌肽粗提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抗菌肽的MIC 测定 | 第44页 |
| ·抗菌肽对细菌形态结构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44页 |
| ·抗菌肽对真菌菌丝形态结构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44-47页 |
| 4 讨论 | 第47-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