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通风论文--通风系统、通风方法与设备论文

基于信息熵的矿井通风安全性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

第一章 绪论第1-24页
   ·前言第11-12页
   ·安全评价第12-16页
     ·安全评价的内容第12-13页
     ·安全评价的特点第13页
     ·安全评价方法分析第13-15页
     ·安全评价的地位和作用第15-16页
   ·国内外安全评价及其软件研究现状第16-19页
     ·安全评价的国外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页
     ·安全评价的国内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6-17页
     ·安全评价系统软件的发展概述第17-19页
   ·国内外煤矿安全评价及其软件开发现状第19-20页
   ·课题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0-23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的理论基础第24-33页
   ·事故致因理论第24-28页
     ·事故因果论第24-26页
     ·管理失误论第26-27页
     ·扰动起源论第27页
     ·能量转移论第27-28页
     ·轨迹交叉论第28页
   ·安全信息论第28-32页
     ·信息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8-29页
     ·信源和信息测度第29-30页
     ·离散信源的信息熵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指标隶属度第33-52页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第33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理论是安全性评价指标选取的专业理论依据第33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受矿井其它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第33页
   ·现有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缺陷分析第33-35页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35页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5-43页
   ·安全等级隶属度的确定第43-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基于信息熵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系统模型第52-59页
   ·信息理论的应用研究第52页
   ·信息熵与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的适应性研究第52-53页
   ·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模型建立步骤第53-54页
   ·基于信息熵评价模型的优点第54-55页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的实现过程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信息熵的矿井通风安全性评价系统软件开发第59-73页
   ·评价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第59-62页
     ·系统开发的技术背景第59页
     ·系统设计原则第59-60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60页
     ·矿井通风安全性评价系统软件功能的实现第60-62页
     ·软件设计第62页
   ·评价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界面第62-72页
     ·软件具有的功能模块第62-63页
     ·功能操作方法及界面设置第63-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系统软件的应用第73-79页
   ·南庄河煤矿矿井概况第73页
   ·南庄河煤矿矿井通风系统概述第73-77页
   ·南庄河煤矿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附录1第84-85页
附录2第85-88页
附录3第88-95页
致谢第95-9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立体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算法研究
下一篇:六六六在关中盆地典型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