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缩略词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1.功能基因组研究用于中医药的可能性 | 第10页 |
2.证候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 | 第10-11页 |
·证候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功能基因组成为证候研究的新方法 | 第11页 |
3.病证结合的现状 | 第11-12页 |
·病证结合的意义 | 第11-12页 |
·病证结合的可行性 | 第12页 |
4 免疫功能与肾阳虚证 | 第12-15页 |
实验研究 | 第15-46页 |
1.研究对象 | 第15-17页 |
·患者的选择 | 第15-16页 |
·肾阳虚患者的选择标准 | 第15页 |
·40个肾阳虚因子评分细则 | 第15页 |
·肾阳虚症证程度划分标准 | 第15页 |
·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正常对照组的选择 | 第16页 |
·实验设计 | 第16-17页 |
2.方法 | 第17-20页 |
·量表评分方法 | 第17页 |
·温针治疗方法 | 第17页 |
·基因芯片制作方法 | 第17-20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样本采集 | 第18页 |
·细胞RNA的提取 | 第18页 |
·对样品RNA进行荧光标记 | 第18-20页 |
·双链cDNA合成 | 第19页 |
·体外转录合成cRNA | 第19页 |
·随机引物反转录 | 第19-20页 |
·cDNA用KLENOW酶标记 | 第20页 |
·杂交与清洗 | 第20页 |
·芯片扫描 | 第20页 |
·芯片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 | 第20页 |
3.结果 | 第20-41页 |
·肾阳虚证候积分表 | 第20-21页 |
·肾阳虚证病例与正常人比较 | 第21-23页 |
·荧光图与散点图 | 第23-25页 |
·重复表达的差异基因表达谱 | 第25-27页 |
·重复表达的差异免疫基因谱 | 第27-28页 |
·免疫基因功能分类 | 第28-34页 |
·分子功能分类 | 第28-29页 |
·细胞成分分类 | 第29-30页 |
·生物学途径分类 | 第30-34页 |
·免疫功能基因通路分析 | 第34-41页 |
·通路表 | 第34-36页 |
·典型免疫功能基因通路分析(Pathway Analysis) | 第36-41页 |
·与骨关节炎相关的免疫功能基因分析举例 | 第41页 |
4.讨论 | 第41-46页 |
·肾阳虚证与免疫功能基因的联系 | 第41-42页 |
·用基因芯片研究的优点 | 第42-43页 |
·病证结合研究功能基因组 | 第43-44页 |
·提供临床治疗的途径 | 第44页 |
·证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前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文献综述——阴阳学说在国外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中的应用 | 第50-59页 |
1.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应用 | 第51-54页 |
·cAMP与cGMP | 第51-52页 |
·YY1基因 | 第52-53页 |
·其他 | 第53-54页 |
2.免疫学领域内的应用 | 第54-55页 |
·独特型—抗独特型免疫网络 | 第54-55页 |
·T细胞亚群 | 第55页 |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看现代免疫学 | 第55页 |
3.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件1:肾阳虚症状汇总表 | 第59-60页 |
附件2:肾阳虚辨证因子评分细则表 | 第60-62页 |
附件3: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性指数表 | 第62-63页 |
附件4:关节疼痛量表 | 第63-64页 |
附件5: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
附件6:声明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