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论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方法 | 第16-18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2章 "以桥代路"决策的控制因素 | 第18-24页 |
·"以桥代路"决策在铁路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 第18-21页 |
·高原冻土地区铁路 | 第18-20页 |
·软土地区铁路 | 第20-21页 |
·"以桥代路"决策的主要控制因素 | 第21-23页 |
·地形地质 | 第21页 |
·工后沉降 | 第21-22页 |
·路基工程造价 | 第22页 |
·节约土地和环境保护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路桥分界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4-33页 |
·路桥分界方案综合比选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及方法 | 第24-26页 |
·路桥分界方案综合比选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24-25页 |
·决策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25-26页 |
·路桥分界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32页 |
·路基变形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列车动荷载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路基填料影响因素 | 第28-29页 |
·土地资源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环境保护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养护维修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3-45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3-36页 |
·灰色系统的概念 | 第33-34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 | 第36-42页 |
·灰色关联分析概述 | 第36-37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灰色关联度计算 | 第38-42页 |
·灰色关联法求高速铁路路桥分界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的适宜性 | 第42-44页 |
·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 | 第42-43页 |
·灰色关联法的适宜性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基于灰色和模糊集理论的路桥方案评价 | 第45-65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45-48页 |
·基于灰色和模糊集理论的路桥方案评价模型的计算过程 | 第48-52页 |
·评价指标数据量化值计算 | 第48-50页 |
·建立评判因素集 | 第50页 |
·建立评判方案集 | 第50页 |
·指标值标准化处理及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 第50-51页 |
·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权重值 | 第51页 |
·模糊综合评价值计算 | 第51-52页 |
·工程实例 | 第52-64页 |
·工程概况 | 第52-54页 |
·线路评价区段介绍 | 第54-56页 |
·确定决策矩阵 | 第56-59页 |
·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权重值 | 第59-63页 |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值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