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研究
引言 | 第1-10页 |
一、公司僵局概述 | 第10-19页 |
(一) 有限责任公司与公司僵局 | 第10-12页 |
(二) 公司僵局的涵义和特征 | 第12-14页 |
1. 公司僵局的涵义 | 第12-13页 |
2. 公司僵局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三) 公司僵局的类型 | 第14-16页 |
1. 以僵局主体的不同区分 | 第14-15页 |
2. 以投票权是否均等区分 | 第15页 |
3. 以僵局发生的不同阶段区分 | 第15页 |
4. 以引发公司僵局的原因区分 | 第15-16页 |
(四)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成因 | 第16-17页 |
1. “人合”要素与“资合”要素的冲突 | 第16-17页 |
2. 资本流转的障碍 | 第17页 |
(五) 有限责任公司陷入僵局的危害 | 第17-19页 |
1. 公司效率的减损 | 第17-18页 |
2. 股东利益的损害 | 第18页 |
3. 相关者利益的损害 | 第18-19页 |
二、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打破——国外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30页 |
(一) 打破公司僵局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 章程契约理论 | 第19-20页 |
2. 公司合同理论 | 第20-21页 |
3.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 第21-22页 |
(二) 打破公司僵局的制度与方法 | 第22-30页 |
1. 公司章程的约定 | 第22-24页 |
2. 强制解散 | 第24-25页 |
3. 替代解散 | 第25-30页 |
三、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及立法缺陷 | 第30-36页 |
(一)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 | 第30-33页 |
1. 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 第31页 |
2. 股东素质的现实影响 | 第31-32页 |
3. 制度因素的制约 | 第32-33页 |
(二) 我国公司僵局的理论困惑与立法缺陷 | 第33-36页 |
1. 理论困惑 | 第33-34页 |
2. 立法缺陷 | 第34-36页 |
四、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法律应对 | 第36-49页 |
(一) 公司法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36-37页 |
1. 在公司法中明确增加公司僵局相关内容 | 第36页 |
2. 法律意识的提高与司法观念的改进 | 第36-37页 |
(二) 事先避免与化解公司僵局的方法:章程协议 | 第37-38页 |
(三) 事后救济公司僵局的方法 | 第38-49页 |
1. 协议 | 第38-39页 |
2. 司法救济 | 第39-47页 |
3. 建立公司僵局的非司法调解制度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