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6页 |
1.2 黄土简介 | 第6-7页 |
1.2.1 黄土的特征及分布概况 | 第6页 |
1.2.2 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 | 第6-7页 |
1.2.3 黄土成因及其湿陷变形机理的研究 | 第7页 |
1.2.4 影响黄土湿陷的主要因素 | 第7页 |
1.3 湿陷性黄土的实现条件 | 第7-8页 |
1.3.1 内部条件 | 第8页 |
1.3.2 外部条件 | 第8页 |
1.4 湿陷性黄土湿陷的物理实质 | 第8-9页 |
1.5 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 第9-10页 |
1.6 复合地基概述 | 第10-11页 |
1.6.1 地基的分类 | 第10-11页 |
1.6.2 复合地基概述 | 第11页 |
1.7 石灰桩复合地基概述 | 第11-15页 |
1.7.1 石灰桩复合地基的特点 | 第11-12页 |
1.7.2 膨胀法加固黄土地基土的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1 7.3 石灰桩复合地基以及在黄土地区的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复合地基承载力 | 第15-22页 |
2.1 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 第15-19页 |
2.2 桩土应力比及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2.1 桩土应力比的确定 | 第19页 |
2.2.2 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2.3 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石灰桩性质的研究 | 第22-31页 |
3.1 生石灰的固化机理 | 第22-23页 |
3.2 石灰桩的材性性分析 | 第23-26页 |
3.2.1 生石灰的材性 | 第23-24页 |
3.2.2 硅酸盐水泥的矿物组成 | 第24页 |
3.2.3 硅酸盐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 | 第24-25页 |
3.2.4 影响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的主要因素 | 第25页 |
3.2.5 硅酸盐水泥与普通水泥的技术性质 | 第25-26页 |
3.3 水泥石灰桩的材性试验分析 | 第26-29页 |
3.4 石灰桩桩体应力-应变特征 | 第29页 |
3.5 膨胀率与龄期、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 | 第29页 |
3.6 桩体抗压强度与龄期、石灰参入比的关系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石灰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 | 第31-43页 |
4.1 石灰桩的挤密效果分析 | 第31-35页 |
4.1.1 石灰桩膨胀量的理论值 | 第33页 |
4.1.2 桩体侧向膨胀引起的单桩总侧阻力增量 | 第33-34页 |
4.1.3 膨胀率对桩土界面法向正应力的影响 | 第34页 |
4.1.4 膨胀率对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 石灰桩膨胀率对周围土体承载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 石灰桩桩土应力比的关系 | 第36-38页 |
4.4 垫层对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38-40页 |
4.5 石灰桩加固湿陷性黄土的桩距确定 | 第40-43页 |
4.5.1 石灰桩周围土体挤压密实度的确定 | 第40-41页 |
4.5.2 石灰桩单桩影响范围的确定 | 第41页 |
4.5.2 梅花桩布桩时桩距的确定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石灰桩加固湿陷性黄土的试验研究 | 第43-49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43页 |
5.2 试验方案 | 第43-45页 |
5.3 石灰桩加固湿陷性黄土的几个参数变化曲线图 | 第45-49页 |
第六章 工程实例 | 第49-55页 |
6.1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 | 第49-50页 |
6.1.1 湿陷性黄土处理的原则 | 第49页 |
6.1.2 石灰桩复合地基设计思路 | 第49-50页 |
6.2 工程实例 | 第50-52页 |
6.2.1 概述 | 第50-52页 |
6.2.2 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 第52页 |
6.3 石灰桩的设计 | 第52-55页 |
6.3.1 桩长、桩距的确定 | 第52-53页 |
6.3.2 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53页 |
6.3.3 处理范围的确定 | 第53-54页 |
6.3.4 下卧层强度的验算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5-56页 |
7.1 结论 | 第55页 |
7.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工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