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地图制图学(地图学)论文--地图编制论文

空间图形的表达、识别与综合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4页
   ·引言第9-12页
     ·地图综合的目的第9页
     ·地图综合的本质第9-10页
     ·地图综合的对象与方法第10-12页
   ·地图自动综合的技术发展现状第12-19页
     ·地图综合概念的历史沿革第13页
     ·地图自动综合的理论第13-15页
     ·地图自动综合算子算法的归纳第15-17页
     ·地图自动综合的研究机构第17-19页
   ·地图自动综合的困惑与误区第19-20页
   ·地图自动综合的发展预测第20-22页
     ·信息时代地图自动综合的发展方向第20-21页
     ·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1-22页
   ·本文的内容组织第22-24页
第二章 空间图形自动综合的概念第24-39页
   ·空间图形的表达第24-26页
     ·什么是空间图形第24-25页
     ·空间图形的图形特征第25-26页
   ·空间图形的空间关系第26-34页
     ·拓扑关系的表达第26-29页
     ·方位关系的表达第29-33页
     ·度量关系的表达第33页
     ·点群、线群、面群空间关系的表达第33-34页
   ·空间图形自动综合模式的提出第34-38页
     ·人与计算机的思维方式第34-35页
     ·地图综合时人与计算机的认知过程第35页
     ·空间图形的表达、识别与综合第35-36页
     ·知识库第36-37页
     ·该综合模式的特点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随机点群目标的表达、识别与综合第39-64页
   ·随机点群目标的表达第39-47页
     ·Delaunay三角网的数学定义第39-40页
     ·Delaunay三角网的特性第40-41页
     ·Delaunay三角网的相关概念第41-42页
     ·构造Delaunay三角网的主要方法第42-43页
     ·约束Delaunay三角网(Constrained Delaunay Triangular Network,CDT)第43-47页
   ·随机点群目标形态的识别第47-53页
     ·点群目标外围轮廓特征的识别第47-49页
     ·点群目标内部结构特征的识别第49-51页
     ·点群目标中轴线的提取第51-52页
     ·单个点目标影响域的识别第52-53页
   ·随机点群目标的综合第53-54页
     ·点群外围轮廓的综合第53页
     ·点群内部结构的综合第53-54页
     ·随机点群目标的自动综合模型第54页
   ·海底地形的自动综合第54-63页
     ·海底地形的表达第55-58页
     ·海底地形的识别第58-59页
     ·海底地形的综合第59-62页
     ·试验与结论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线状目标的表达、识别与综合第64-85页
   ·线状目标综合方法的分析与比较第64-67页
     ·线状目标自动综合的现状第64-66页
     ·现存问题分析第66-67页
   ·线状目标形态的表达第67-71页
     ·二叉树第67-68页
     ·Douglas二叉树第68-70页
     ·弯曲Douglas二叉树第70-71页
   ·线状目标形态的识别第71-79页
     ·局部特征点及其方向的识别第72-73页
     ·弯曲结构特征的识别第73-74页
     ·线状目标整体描述参数识别第74-77页
     ·拓扑特征的识别第77-79页
   ·线状目标形态的综合第79-81页
     ·线状目标形态的综合原则第79页
     ·线状目标形态的综合模型第79-80页
     ·线状目标形态的综合模型特点第80-81页
   ·线状目标自动综合的实例第81-84页
     ·海岸线的综合第81-83页
     ·等深线的综合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网状目标的表达、识别与综合第85-98页
   ·网状目标的表达第85-87页
     ·网络模型第85-86页
     ·路径系统模型第86-87页
   ·网状目标形态的识别第87-88页
   ·道路网的自动综合第88-91页
     ·道路的选取第88-90页
     ·道路的形状化简第90-91页
   ·水系的自动综合第91-97页
     ·河系的空间特性第91-93页
     ·河流网的结构化第93-95页
     ·河流的选取第95-96页
     ·河流的形状化简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地貌形态的表达、识别与综合第98-113页
   ·地貌形态的表达第98-104页
     ·等高线的特性第99-100页
     ·等高线树第100-102页
     ·似Douglas变换第102-104页
   ·地貌形态的识别第104-110页
     ·等高线空间关系的识别第104-106页
     ·地形特征点的识别第106-108页
     ·地性线的识别第108-110页
     ·地貌类型的识别第110页
   ·地貌形态的综合第110-112页
     ·地貌形态综合的知识第110-111页
     ·地貌形态的综合模型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七章 实践与结论第113-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8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28-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浮法玻璃条纹产生机理与冷却水包均化作用数值模拟
下一篇:从浪漫主义到地方主义--威廉姆·卡洛斯·威廉斯之“影响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