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5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一、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7-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背景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浪潮下的全球信息社会传播革命 | 第15-19页 |
一、 全球互联网的兴起、发展与趋势 | 第15-16页 |
二、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三、 互联网是新时期国际传播最有效的载体之一 | 第18-19页 |
第二节 “西强东弱”的国际传播格局 | 第19-22页 |
一、 传统国际传播格局下信息流动失衡现状 | 第19-20页 |
二、 全球信息流动失衡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提升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的必然性 | 第22-40页 |
第一节 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的历史机遇与现实基础 | 第22-26页 |
一、 历史机遇:不断增强的中国国际影响力 | 第22-23页 |
二、 现实基础:中国互联网已具备较高发展规模与水平 | 第23-26页 |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的国际传播力现状调查及原因浅析 | 第26-40页 |
一、 中国互联网的国际传播力现状调查 | 第26-38页 |
二、 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相对较弱的主体原因浅析 | 第38-40页 |
第三章 中国提升互联网国际传播力战略实践与探索 | 第40-66页 |
第一节 全球化语境下各国提升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的战略 | 第40-43页 |
一、 美、英、日、韩等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发展战略 | 第40-42页 |
二、 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发展战略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现状 | 第43-50页 |
一、 主流新闻网站:国际传播的主载体 | 第44-47页 |
二、 网络电视台:国际传播新平台 | 第47-5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商业网站的国际传播力现状对比 | 第50-66页 |
一、 搜索引擎:谷歌 VS 百度 | 第52-58页 |
二、 社交网络:FACEBOOK VS 人人网 | 第58-61页 |
三、 微博:TWITTER VS 新浪微博 | 第61-63页 |
四、 网络视频:YOUTUBE VS 优酷 | 第63-65页 |
五、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提升我国互联网国际传播能力的对策 | 第66-72页 |
第一节 创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互联网传播体系 | 第66-69页 |
一、 以制度改革为保障,进一步完善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管理法规 | 第66-67页 |
二、 以内容建设为依托,提升中国互联网在全球传播体系的话语权 | 第67-68页 |
三、 以人才建设为支撑,努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秀的网络文化人才队伍 | 第68页 |
四、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中国互联网国际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 | 第68-69页 |
五、 以资本运作为引擎,建设世界一流的全球互联网国际传播力市场的加速器 | 第69页 |
第二节 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新闻传播规律,抢占全球舆论场制高点 | 第69-72页 |
一、 从门户时代走向社会化网络时代转型机遇与挑战 | 第70页 |
二、 抢占从 IPV4 时代到 IPV6 时代的平台变革先机 | 第70-71页 |
三、 拥抱人机交互、物物相联的智能网络时代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