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工程水文学论文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理论在南水北调东线丰枯遭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8页
  1.3.1 一维变量的水文分析第11-13页
  1.3.2 多维变量的水文分析第13-1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理论及方法第20-33页
 2.1 正态变换方法(MORAN方法)第20-25页
  2.1.1 Box-Cox变换第20-22页
  2.1.2 PNT变换第22-25页
  2.1.3 MORAN方法需解决的问题第25页
 2.2 覃爱基(TAN)方法第25-28页
  2.2.1 TAN方法的理论推导第25-28页
  2.2.2 TAN方法的适用范围第28页
 2.3 FGM方法第28-29页
 2.4 FEI方法第29-31页
  2.4.1 FEI方法的理论推导第29-31页
  2.4.2 FEI方法计算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1页
 2.5 经验频率方法(EFM方法)第31-32页
 2.6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的关键问题研究第33-66页
 3.1 Box-Cox和PNT变换后样本的正态性检验第33-43页
  3.1.1 正态性检验理论第33-36页
  3.1.2 正态性检验的统计试验研究第36-43页
 3.2 PNT法和L-M法对总体设计值估计研究第43-59页
  3.2.1 P-Ⅲ分布的L-M法第43-44页
  3.2.2 试验方案设计第44-46页
  3.2.3 统计量比较准则第46页
  3.2.4 统计试验结果分析第46-58页
  3.2.5 PNT法与L-M法比较结论第58-59页
 3.3 Box-Cox变换、PNT变换估计原始总体设计值的研究第59-60页
 3.4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第60-64页
  3.4.1 试验方案设计第60-61页
  3.4.2 统计量比较准则第61-62页
  3.4.3 统计试验结果分析第62-63页
  3.4.4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方法比较结论第63-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径流丰枯遭遇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第66-83页
 4.1 研究区域的水文气象特性第66-69页
  4.1.1 气候特征第66-67页
  4.1.2 径流特性第67-69页
 4.2 研究区域内各水文区年径流丰枯变化分析第69-73页
  4.2.1 研究资料及丰枯指标确定第69-72页
  4.2.2 各水文区年径流丰枯分析第72-73页
 4.3 研究区域内各水文区径流丰枯遭遇分析第73-80页
  4.3.1 淮河水系及沂沭泗水系的丰枯遭遇分析第73-75页
  4.3.2 长江中下游流域与黄河流域丰枯遭遇分析及有利于调水至黄河的频率分析第75-78页
  4.3.3 长江中下游流域与淮河流域丰枯遭遇分析及有利于调水至淮河的频率分析第78-80页
 4.4 丰枯遭遇分析的一些问题讨论第80-81页
 4.5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各水文区年径流丰枯遭遇分析结论第81-83页
  4.5.1 多维联合分布计算方法的比较第81页
  4.5.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年径流丰枯遭遇分析结论第81-8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6页
 5.1 结论第83-84页
 5.2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扎染图案设计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