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时间过程研究
1 引言 | 第1-15页 |
·开采沉陷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开采沉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8-10页 |
·开采沉陷理论研究的初期阶段 | 第8页 |
·开采沉陷理论研究的大幅度发展的阶段 | 第8-9页 |
·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开采沉陷学的发展趋势 | 第10页 |
·地表移动时间过程研究的历史意义与现状 | 第10-11页 |
·极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复杂性及可解性 | 第11-12页 |
·我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细节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通用地表变形实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 | 第15-32页 |
·概述 | 第15-19页 |
·地表与岩层移动观测的目的、任务、数据整理 | 第15-16页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及其优点 | 第16-17页 |
·ODBC 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MFC的主要功能 | 第18-19页 |
·编程思想和体系结构 | 第19-20页 |
·模块设计过程 | 第20-32页 |
·图形界面模块设计 | 第20-22页 |
·数据库模块设计 | 第22-28页 |
·图形输出模块设计 | 第28-29页 |
·动态模拟模块设计 | 第29-32页 |
3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时间过程观测站数据研究 | 第32-44页 |
·赵各庄矿煤层地质条件及观测站布置概况 | 第32-34页 |
·赵各庄矿观测站数据结果分析 | 第34-44页 |
·地表移动与变形动态分布特征 | 第34-39页 |
·赵各庄矿地表移动参数变化规律 | 第39-41页 |
·单个观测点下沉速度规律研究 | 第41-44页 |
4 Open GL三维相似材料模拟系统的开发 | 第44-55页 |
·相似材料模拟概述 | 第44页 |
·相似材料三维仿真模型简介 | 第44-45页 |
·Open GL三维仿真工具简述 | 第45-46页 |
·模拟系统开发过程: | 第46-55页 |
·在Visual C++中动态读取记事本数据 | 第46-48页 |
·对地层表面和煤层的模拟 | 第48-51页 |
·OpenGL绘图环境的设置 | 第51-55页 |
5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相似物理模拟研究 | 第55-64页 |
·模拟研究方法的优点 | 第55-56页 |
·相似模拟实验设计 | 第56-59页 |
·确定相似系数 | 第56-57页 |
·相似模拟模型设计 | 第57页 |
·相似模拟模型材料配比与制作 | 第57-59页 |
·相似模拟模型数据观测 | 第59页 |
·相似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模拟实验三维仿真分析 | 第59-62页 |
·考虑多煤层开采时参数变化机理 | 第62-64页 |
6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时间过程理论模型 | 第64-79页 |
·地表移动研究方法的宏观把握 | 第64-65页 |
·理想松散体模型的建立 | 第65-68页 |
·理想松散体模型简介 | 第65页 |
·理想松散体模型定性研究 | 第65-67页 |
·理想松散体模型定量规律 | 第67-68页 |
·任意开采影响下的地表下沉 | 第68-72页 |
·单元开采地表概率分布密度 | 第68-69页 |
·单元开采地表下沉盆地规律 | 第69-71页 |
·任意开采影响下的岩石移动 | 第71-72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下沉规律 | 第72-74页 |
·半无限开采下沉盆地剖面方程式 | 第72-74页 |
·有限开采下沉盆地剖面方程式 | 第74页 |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时间过程分析 | 第74-79页 |
·有限开采地表移动时间过程 | 第74-76页 |
·无限开采地表移动时间过程 | 第76页 |
·单个地表点移动的时间过程 | 第76-77页 |
·下沉速度系数和层移系数的确定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