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值成形原理与设备设计理论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30页 |
1.1 变值成形理论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1.2 变值成形技术的典型应用 | 第13-15页 |
1.3 变截面零件和毛坯的生产现状 | 第15-21页 |
1.3.1 刚性模变截面成形 | 第15-16页 |
1.3.2 辊锻变截面成形 | 第16-17页 |
1.3.3 仿形变截面成形 | 第17-18页 |
1.3.4 电液伺服变截面成形 | 第18-19页 |
1.3.5 变截面成形设备的应用状况 | 第19-21页 |
1.4 变截面成形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1.4.1 塑性成形的经典理论 | 第22-24页 |
1.4.2 塑性成形的数值解析理论 | 第24-28页 |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2 变值成形的基本理论 | 第30-46页 |
2.1 变值轧制的基本过程 | 第30-37页 |
2.1.1 变形区的基本参数 | 第31-33页 |
2.1.2 咬入条件 | 第33-35页 |
2.1.3 咬入条件与接触角 | 第35-37页 |
2.2 变形区金属的运动 | 第37-42页 |
2.2.1 变形区金属的运动形式 | 第37-38页 |
2.2.2 变形区金属的速度关系 | 第38-39页 |
2.2.3 变形速度的计算 | 第39-42页 |
2.3 工件的轧透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2.3.1 塑性轧透性的模型和轧透条件 | 第42-43页 |
2.3.2 影响塑性轧透性因素分析 | 第43-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3 变形区金属滑动规律的研究 | 第46-67页 |
3.1 轧制成形过程中的滑动 | 第46-49页 |
3.1.1 前滑 | 第46-47页 |
3.1.2 后滑 | 第47-48页 |
3.1.3 断面变化系数 | 第48-49页 |
3.2 滑动数值的计算 | 第49-52页 |
3.3 接触面上的摩擦 | 第52-63页 |
3.3.1 变截面成形时的摩擦机理 | 第52-54页 |
3.3.2 变截面成形时的摩擦规律 | 第54-63页 |
3.4 前后滑分界点的确定 | 第63-64页 |
3.5 影响金属滑动的因素分析 | 第64-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4 横向变形规律及试验研究 | 第67-85页 |
4.1 成形时金属横向流动的现象 | 第67-69页 |
4.2 自由横向变形的组成形式与分布 | 第69-72页 |
4.3 横向变形的计算 | 第72-75页 |
4.4 横向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75-82页 |
4.4.1 压下量对横向变形的影响 | 第75-76页 |
4.4.2 工具(轧辊)直径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3 工件坯料原始尺寸的影响 | 第77-79页 |
4.4.4 摩擦的影响 | 第79-82页 |
4.5 横同变形试验验证 | 第82-8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5 设备载荷解析与试验验证 | 第85-113页 |
5.1 应力分析 | 第85-93页 |
5.1.1 平衡微分方程 | 第85-86页 |
5.1.2 球应力分量与偏差应力分量 | 第86-87页 |
5.1.3 屈服准则 | 第87-88页 |
5.1.4 变形与位移的关系 | 第88-89页 |
5.1.5 塑性材料变形的本构关系 | 第89-93页 |
5.2 成形力能的上限解析 | 第93-106页 |
5.2.1 许可速度场的建立 | 第93-97页 |
5.2.2 上限功率的计算 | 第97-104页 |
5.2.3 成形力矩的计算 | 第104-105页 |
5.2.4 成形力的计算 | 第105-106页 |
5.3 力能参数的试验 | 第106-112页 |
5.3.1 力能参数的试验设备 | 第106-108页 |
5.3.2 力能参数的实验 | 第108-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6 变截面V-H成形理论与仿真研究 | 第113-129页 |
6.1 变截面结构零件和V-H单道次成形工艺过程 | 第113-115页 |
6.2 V-H单道次成形的数学模型与算法 | 第115-118页 |
6.3 V-H单道次成形的形状 | 第118-124页 |
6.3.1 V轧的隆起形状研究与计算 | 第118-120页 |
6.3.2 V轧后工件的端部形状分析 | 第120-121页 |
6.3.3 V轧成形保持形状稳定的临界力判断计算 | 第121-122页 |
6.3.4 H轧后工件的形状分析 | 第122-124页 |
6.4 V-H变值成形的仿真分析 | 第124-12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7 V-H成形设备关键问题的研究与试验 | 第129-149页 |
7.1 设计过程与评判准则 | 第129-131页 |
7.1.1 设计过程 | 第129-130页 |
7.1.2 评判准则 | 第130-131页 |
7.1.3 零件结构设计准则 | 第131页 |
7.2 V-H成形设备的分布形式 | 第131-133页 |
7.2.1 V-H成形设备功能与结构分析 | 第131-132页 |
7.2.2 V-H成形设备布局结构 | 第132-133页 |
7.3 V-H成形设备结构刚度的研究 | 第133-137页 |
7.3.1 弹跳方程 | 第133页 |
7.3.2 提高刚度措施的数值模拟 | 第133-136页 |
7.3.3 设备刚度对辊缝的影响与控制模型 | 第136-137页 |
7.4 V轧成形工具形状及尺寸的研究 | 第137-140页 |
7.4.1 工具形状 | 第137-138页 |
7.4.2 工具尺寸 | 第138-140页 |
7.5 V-H成形设备动力形式和模型研究 | 第140-144页 |
7.5.1 成形设备动力形式 | 第140-142页 |
7.5.2 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42-144页 |
7.6 变值成形形状试验 | 第144-147页 |
7.7 V-H成形设备构成 | 第147-148页 |
7.8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2页 |
8.1 结论 | 第149-151页 |
8.2 展望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59页 |